□聂兆庆
年冬季,解放区军民的任务是“肃清敌人残留据点,支援前线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由“粉碎蒋介石进攻转向大举反攻”,国民党反动派已穷途末路,惶惶不可终日。
踏上征途
当时我正在卫河县(清丰县西部五个区当时建制卫河县)二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2月中旬的一天,接到县战勤指挥部的命令,令卫河县二区立即抽调基干民兵组成一个连队,任命董玉亮同志为连长,我为党支部书记,连指导员一天之内我们就将指战人员配齐,雄赳赳气昂昂地开拔到浚县城东某地待命。到达指定地点才知道是配合冀鲁豫——太行区正规部队,解放浚县的新镇、淇门和长垣县城的任务。配给了粮秣之后就随大部队向新镇方向挺进。当部队行至途中,前方已传来胜利消息,新淇守敌已被先头部队彻底歼灭。我们奉命停止前进,稍事停留,于第二天拂晓,就日夜兼程直奔长垣。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到达县城东北约37华里的孔场村,与先后到达的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县城的合围态势。
强挖工事,准备攻城
我们到达目的地之后,兵未卸甲马未停蹄,不顾急行军之后的疲劳就投入了强筑工事。当时正是12月下旬滴水成冰的季节,为急行军需要,所有部队都是轻装,每个战士仅有的一条薄被都集中起来装上了支前的马车,指战员身上只有一支枪和一袋小米,冒着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寒风抢挖壕沟。为不暴露目标,整个工地上无人按一下手电、擦一根火柴,真是夜黑、天寒、地冻。但仍是个个挥汗如雨,除全体指战员参加外,当地群众也积极主动地参加挖沟战斗。经过一夜苦战,一条北起孔场村东南角,南至长垣县城北有三四华里的既能运兵行人,又能运粮送饭的“长龙”出现在地平线上,为解放长垣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同志正在为爬城做准备,他们一夜之间赶制了约7米长的特大的木质云梯,至此攻城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进入阵地
又是一个第二天,这是完成攻城工事的第二天,即年12月27日早晨。尽管仍是寒气逼人,但天空却是万里无云。太阳照例像一团火球从东方升起,照亮了祖国大地。指战员虽经一天一夜急行军加一夜劳作,四肢有些酸痛,但并无一点儿倦意。饱饱地吃了一顿当地群众为部队准备的红薯加小米干饭,饭后就奉命向城下开进。由于沟的南端已在守敌的视线和射程之内,昨夜开挖时敌人用机枪迫击炮疯狂地扫射,所以这条“长龙”呈北深南浅状态。沟的最南端距北关居民区之间有米左右,根本无法作业,只好临时用群众的高粱秆作掩护。所以部队向北关运动时,开始直着身子,中间只能弯下腰来行走,再后来就只能爬着前进了。
敌人估计我们会夜间攻城,所以一夜城墙上灯火通明,枪声、炮声不断,后来大概是没有发现我们有攻城的迹象,才相对平静下来。早晨守敌发现我军向前运动时又开始打枪、打炮,我们并未还击,真是你打你的枪,我走我的路,于上午9时左右全部准时到达指定位置。
发起总攻
这次攻城用的不是夜战,而是选在中午12时整,这个时间安排是完全出乎守敌预料的。
10时左右,炊事兵们已将做好的午饭提前送到了前沿阵地。这顿饭与往常比真是特别优待了,每人分得两张白面烙饼,还有小米粥加炒萝卜条。饭后就在我们进驻的那个农家院内召开了阵地动员会,首长号召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杀敌立功”,话音刚落,就从队列中站出了30多名身强力壮的共产党员。从中挑选了24名分成两组。团首长亲自把24朵纸制大红花戴在每个勇士的胸前。此外还发给每个参战人员一张印有战斗口号的红色宣传单,内容是“蒋匪帮快完蛋,残留据点孤无援;王三祝(保安)十二团,打起仗来不沾弦。同志们加油干,坚决打下长垣县。”每个战士的枪杆上还贴上一张“打下长垣”4个醒目大字的红纸条。与此同时,用于这次攻城的也是唯一的两门重型火炮,由两辆卡车拖入县城北门两侧的阵地。至此一切准备就绪。当钟表的时、分、秒针同时指向“12”时,我军的冲锋号从四面八方同时响起,也是同一个时间,两门火炮怒吼的四发炮弹命中目标,北门两侧城墙上立刻现出了两个攻城的通道。这四声巨响的口号宣布总攻开始。虽然只有四声,却大涨了我军的士气、打灭了守敌的威风。说时迟、那时快,号声、炮声、机步枪的射击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勇士们的喊杀声响彻云霄,组成了一部硝烟弥漫的战斗交响乐。随着这曲交响乐的奏鸣,24朵大红花相继开放在云梯和城墙上,宣告攻坚登城已经成功。后续部队接着入城巷战,又经数小时拼搏,除少数敌人从城西南角逃窜外,有的被歼灭,大部分举手投降当了俘虏。年12月27日下午4时,枪炮声逐渐停息。苦难深重的长垣人民连同这座古老的县城获得了新生。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