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卓然事略许卓然,别号寄生,福建省晋江县人(今属泉州市),生于清朝光绪11年(年)10月14曰。其父许培材,原住晋江城外马加坡,因不堪当时封建宗族“大小姓”之欺压,被迫移居城内花棚下居住,设私塾授徒为生。许卓然自小未进新式学校就读,受教于父亲门下。
年,22岁的许卓然出洋到新加坡谋生。当时新加坡华人华侨中革命思潮高涨。不少有觉悟的华侨参加同盟会新加坡支部,许卓然受此气氛影响,毅然投身革命一一推翻满清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热潮中,因此以生病为由,回到国内。回到家乡后,因为不满当局对乡邻纠纷处理,受到牵连,离开家乡。
许卓然随后来到厦门,经其叔介绍,到厦门港紫阳学堂任教,并加入同盟会。年春,福建同盟会分会在福州成立,随后派黄光弼、施铭、林斯肇等同志到闽南开展活动,发展会员。当时响应号召参加同盟会的人士有叶青眼、陈仲瑾等人,许卓然和叶青眼一道利用课余时间,宣传鼓吹革命。由于许卓然活动积极,因此,他很快成为福建同盟会的骨干之一,并主要在厦门进行活动.
年,许卓然受派回到泉州一带开展活动,筹建地方组织,发展了陈伯清、吴坤、庄周生等一批同盟会员,井与叶青眼等同志一道创办西隅学堂,作为联络同志及宣传革命活动的机关。同时,与他人倡设体育会,为避免清政府注意,聘请唐义山为教习,操练革命同志。许卓然自己也积极参与操练,井经常告诫同志“中国非革命无以免瓜分”。
年2月25日,广州起义失败。5月,侨居印尼的革命党人蒋以麟重返泉州,策划起义,与许卓然等人交换情报,共商活动计划,并请叶青眼、陈仲瑾、盛九昌、庄秋生等11名同盟会会员在泉州赐恩寺召开秘密会议,推荐许卓然为主席,讨论发动起义、光复泉州问题,会议决定:(1)通过有关同志,争取协台唐万胜反正;(2)暂以小开元寺为同盟会会所;(3)秘密购置枪械,由蒋以麟先付款;(4)由蒋以蘑与陈世外负责招募敢死队;(5)財政问题暂由蒋以麟先垫款;(6)派人前往省会福州联系;(7)由蒋以麟等到厦门联系,共商起义,以便呼应;(8)联络各县同志,互通信息,彼此相援。会后,各同志分头进行活动,许卓然、黄仁敏留泉州共同主持会务。
为统一行动,年10月间,泉州各同盟会地方组织在开元寺召集会议,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推荐蒋以麟为正会长兼军务股长,黄中流为副会长、陈仲瑾为总务股长、叶青眼为政治股长、许卓然为组织股长、苏天赐为財务股长、含碧为侦察股长、柳鸿呜为军医股长、傅维彬为司法股长,机关设在西隅学堂。经过多方准备,11月18日,发动起义,泉州光复。
当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许奉然在泉州组织新民阅书报社,由傅无闷、陈硕生主持。许卓然自己到厦门,与陈清机等人创办《声应报》,鼓舞民气,拥护共和。当时窃国大盗袁世凯独断专横,国人奋起反袁,二次革命爆发。李烈钧、柏文蔚首先在赣、皖发难,湖南、广东、江苏等继之。当时,为牵制浙江,许卓然在《声应报》上极力鼓吹讨袁。
年11月,袁世凯派海军总长兼南洋巡阅使刘冠雄率陆军第10旅所辖唐国谟、姚建屏两个团由海道入闽,同时派黄培松驻漳州,把福建纳入北洋军阀的势力范围。11月29曰,袁世凯任命李厚基为福建镇守使,总揽福建军事大权。李厚基到闽后,开始扩军,将所部二团扩编为旅。随后,刘冠雄又率北洋军一个旅来闽,以臧致平为旅长,归李统辖,驻防漳州和闽西部分地区,整个闽南地区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李厚基奉袁世凯之命,大力搜捕革俞党入,悬偿大洋,通缉许卓然,《声应报》也被查封。许卓然被迫潜回泉州,不久又被警探侦悉,许卓然不得不离开泉州,出走香港,又从香港到上海,直到当年旧历年关才回泉州。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先生继续寻找革命道路。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创建,孙中山先生被推选为总理。许卓然派傅无闷前往东京,申请加入中华革命党。当时,正在香港进行革命宣传工作的叶青眼遇上了廖仲凯,并由廖仲凯介绍给孙中山,不久,叶青眼回到厦门英华书院任教,与在鼓浪屿的许卓然、陈金方等酝酿开展反袁运动。
经廖仲凯和戴金华的推荐,孙中山先生委任叶青眼为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同年冬,孙中山委任余逢时为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副支部长兼独立军司令。余逢时与肖其章、王荣光等人也自东京回闽进行活动。于是,叶青眼、许卓然、陈金方等人分头开展秘密活动,负责在厦门筹建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
年秋,中华革命党总部派朱震(仁济)来厦视察党务,传达总部意图,筹备成立组织.。成立大会在厦门溪岸礼拜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叶青眼、许卓然、陈金方、邱厪兢、丘仁心、傅振箕、庄育才、郑昭文、朱震、许春草等20余人。支部成立后,主要任务是开展宣传活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支部各成员被派往各个主要城镇进行活动。计卓然、傅振箕、陈迪光等到福州,借惠安人开的打石店为通讯处,开展活动。
许卓然苦心筹划,努力寻找线索,运动军界学界。但是,由于当地缺乏骨干,党员发展缓慢,而且由于不慎重,招进了侦探,结果,在福州的秘密机关被破坏,余逢时等被捕牺牲。许卓然、陈迪光等在除掉侦探后,回到泉州、厦门进行活动。
年底,袁世凯粉墨登场,当上”中华帝国”皇帝,孙中山在上海发动肇和军舰起义,揭开护国运动的序幕,全国讨袁斗争风起云涌。福建各地在中华革命党领导下也发起反袁斗争。年1月29日,叶青眼、许卓然,朱震、陈金方等30余人在鼓浪屿召开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军事会议,讨沦厦门起义,会议决定2月2日夜1时发难,但由于混入密探,起义失败,人员分头疏散。
孙中山先生为了更好地组织发动福建境内的武装反袁斗争,成立以许卓然为部长的福建护国军统筹部。闽南护国军辖2个支队,一个独立菅。年4月23日,福建宣布起义,同袁世凯在福建的代理人李厚基展开激烈斗争。在厦门太史巷和崇和公司设立泉、厦革命党活动的秘密机关和讨袁运动的大本营,筹划泉州起义。由于李厚基防范严密及阎广威叛变,年4月27日泉州起义失败,汤文河等5人被捕牺牲,许卓然等人被悬赏通辑。
消息传山后,护国军第一支队吴瑞玉、第二支队庄育才等人分别在南安、同安发动起义。但是,由于李厚基的镇压,起义先后失败。吴瑞玉、潘文节、庄育才等人先后牺牲,闽南护国运动宣告失败。年6月,袁世凯在国人的讨伐声中忧病而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及时向全国发出停战罢兵宣言,但李厚基却仍对福建护国军进行残酷迫害。年9月,许卓然以福建护国军统筹部部长名义呈文大总统,要求严励惩办李厚基。
福建护国军起义失败给许卓然以巨大的打击,他知道,失败的原因是革命的力量不集中,民气孱弱。有鉴及此,年10月,许卓然在厦门与同仁以原《声应报》为基础,创《民钟报》,以报纸宣传革命道理,唤起民众参加革命。
年2月,泉州防军马步云兵变,残杀平民40余人,井欲嫁祸于土匪攻城。当时,因母亲生病而回泉州的许卓然急忙召集公民大会,并被推为代表之一,与马步云据理力争,并连电省垣要求查办肇事军官,同时请晋江县长共同办理善后,结果由军界赔偿死者丧葬费每人元。马步云因此忌恨许卓然,对其恶语中伤,还与李厚基勾结想对许卓然进行陷害。当时护法运动爆发,孙中山密函许卓然招募福建民军响应,并以大元帅孙文之名义,颁给“中央直辖第五军军长”的委任状,许卓然因此离开泉州而幸免于难。
护法运动爆发后,年1月许卓然被孙中山委任为闽南“靖国军”正司令,杨持平为副司令。许卓然接受命令后,与杨持平、林翰仙等赴内地,以南安、同安、晋江、安溪边界的风巢山为根据地收编民军,成立闽南靖国军。年5月,陈炯明进攻福建,攻击李厚基部唐国谟旅,粤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入福建。6月,北洋闽浙联军发动反攻,击退进入福建的护法军,许卓然率靖田军以凤巢大小岭为根据地,攻击同灌等地,迫使北洋联军首尾难以相顾。北伐军乘机攻占闽南半壁。
年6月,闽粤划界停战,许卓然辞去靖国军中职务,在晋江专门进行地方建设,极力提倡教育、交通,电邀旅日华侨陈清机回国主持路政,福建省第一条公路一一泉安公路即始筑于此时。
年春,战事重开,靖国车被迫放弃安海。许卓然前往广州、汕头,极力疏通双方隔阂,并上书孙中山先生,力陈双方误会之点。经过孙中山调处,李厚基入闽西,但闽人重陷劫难,国人不断自相残杀,令许卓然深感失望,于是再次远走南洋。
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走上海,写信召当时在菲律宾的许卓然回国。许卓然回国后赴沪,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接见。孙中山先生向许卓然面授“合力倒李厚基”之机,许卓然也在孙中山先生面前阐述见解,颇受孙中山先生器重。
鉴于当时形势,许卓然与其他在沪同志认为广东革命根据地被陈炯明把持,孙中山先生莫能为助,福建内外情势又很紧急,福建同志惟有自谋出路。因此,许卓然与在沪的黄展云、方声涛、林知渊、张贞、秦望山等十余人发起成立福建自治会,组织福建自治军,鼓吹自治,号召驱逐李厚基。
会上推秦望山回闽收编残余民军,组成福建自治军,推荐黄鲁贻为自治军总指挥,统领福建民军,推臧致平为闽军总司令。秦望山回闽后,即开始收编民军,与李厚基在云霄、长泰发生战争。自治军失败,秦望山等转移到南安凤巢山继续战斗,并将福建民军分为5路改编。第一路王荣光驻水春、德化,第二路卢兴邦驻闯北,第三路吴威驻莆仙,第四路杨汉烈驻同安、安溪,第五路秦望山驻风巢山。
年10月初,许卓然、张贞由上海回到漳州,再由漳州入安溪,继续指挥杨汉烈部攻打安溪。为了适应时局发展,自治军进行了调整,杨汉烈任第一路司令,许卓然任第二路司令,以陈国辉为第一支队长,王振邦为第二支队长,秦望山另组第三支队。许卓然、秦望山等率领自治军进占安海,进逼青阳,东路讨贼军前敌总指挥何成俊由福州南下,张贞、臧致平也分别率军包围泉州。经过谈判,北洋军张清汝部出城改编,自治军入泉州城,臧致平回安海。厦门守军高全忠投降归臧致平改编。至此全省战事基本结束。
L年10月,孙中山先生指派廖仲凯到泉州,把闽南自治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第8军,共同讨伐陈炯明。第8军军长为许祟智,参谋长为蒋介石,张贞任前敌司令,许卓然任泉州卫戍司令,后改为泉州警备司令,下辖三统顿:陈国辉为第一统领,王振邦为第一统领,秦望山为第三统领。
L年福建战事平定后,孙中山先生命令东路讨贼军同粤,福建省防交王永泉,漳厦交臧致平。东路讨贼军回粤在潮汕失利,何成俊出师救援,将泉惠交杨汉烈、振南、陈国辉维持,令张贞及许卓然之秦望山部同臧致平出发,在平和与洪兆麟发生战争。
因众寡悬殊而失利,秦望山部在坂仔被围,许卓然率卫队及叶定国部前往支援,又失利,叶部溃散,许卓然被围山上,卫队仅存数人,又遭敌人肆搜山,难以出围。许卓然抱定为革命献身决心,遣散护卫,令其转告家人“勿忧,若得脱,当自归,否则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毋我念也”。此次陷围,辗转三月余,才脱险回厦。
1年4月24日,孙中山致信许卓然:“卓然兄大鉴:江董琴来,得书,并悉近情。失地不足虑,要以保全实力,联合友军,牵制孙(传芳)周(荫人),夹击潮汕,为再举之计。雪竹(何成俊)己入龙岩,湘军下河源后进趋老隆,已嘱雪竹设法联络。来书所策,悉合戎机,望与诸君迅图之。款已筹两千元,交江君转寄矣。复颂。戎绥.孙文。四月二十四日”。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和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许卓然被孙中山先生指派为福建省代表,出席会议的福建省代表有6人,即许卓然、林黄卷、林丽生、丁超五、黄韫山和刘通,其中许卓然为孙中山先生指派代表。
会后,许卓然受孙中山先生指示回到厦门与江董琴组织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3月,许卓然在老同盟会会员庄希泉等人的合作和支持下,在厦门鼓浪屿龙头路开办“鼓浪屿图书馆”作掩护(后来改为中山图书馆),秘密办理国民党党务工作,在重新登记的基础上,吸收厦门的黄克绳、庄希泉、叶清泉、李汉青、秦望山、黄蕴山、张山海、杨挺秀等16人为闽南地区首批国民党党员。
接着许卓然又在鼓浪屿创办“光华小学”,作为联络革命志士、开展革命活动的据点。4月,设立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筹备处。由于海军当局的默许,国民党党务活动逐渐由秘密转为公开。
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也把为该校招收学生作为重要工作,于年到年间,先后选送60多名青年入校学习,其中第四期50多名学生由许卓然亲自送往广州。
年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屠杀中国工人、学生,全国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厦门各界闻讯纷起声援,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在厦门召集30多个团体,成立“厦门国民外交后摄会”,推选江董琴、庄希泉、许卓然、余佩皋等25人为代表,6月6曰,各界在厦门大学召开声援大会,许卓然代表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在会上发表演讲,痛斥帝国主义者的暴行。随后,组织00多人进行示威游行。
年6月8日,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在厦门举行成立大会,会议推选许卓然、苏眇公、秦望山、庄希泉、余佩皋、李觉民、罗扬才、叶清泉等人为执行委员,许卓然为主任执行委员。接着,厦门、永定、上杭、诏安、南安、同安等地也成立中国国民党县党部筹备处。
同时许卓然建议临时省党部在厦门创办中山中学(此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业绩而命名)作为国民党的教育机关,以培养人才,学校还聘中国共产党党员谢玉生、罗扬才等人任兼课教师(年1月鲁迅也在该校作过演讲)。在该校就读的青年,不少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该校设在厦门港,其经费多由许卓然设法筹措。
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同月19日闭幕。与会代表共人,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左右,许卓然、李觉民、江董琴、王兆惠等4人代表福建参加会议。
此时孙中山先生虽然逝世,但中央党务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国民党左派手中,许卓然作为代表,积极参加大会的各项活动,除在1月16日下午的大会上作了关于“福建党务”的报告外,在1月17日的大会上先后两次发言。
会后,许卓然回到厦门,继续开展党务工作。年4月,国民党临时省党部在厦门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福建省党部。4月22曰,会议选举出席国民党省代表大会代表,遭到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退出会议,右派和中间派继续开会选举,选出代表40人。不久,中共厦门特支和国民党左派为“巩固及获得群众起见,即组织厦门市党派临时执行委员会”,李觉民等当选执行委员。
当时,许卓然不在厦门,得到厦门局势的消息后,赶回厦门.为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及贯彻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国共合作的方针,许卓然宣布选举无效,重新进行选举。国民党右派不同意改选,调解无结果,许卓然愤然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辞职。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工作陷于停顿。7月国民党中央派丁超五到厦门接替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许卓然卸去了国民党福建省党部职务。
年,北伐军节节胜利,许卓然利用这种有利时机,积极在厦门筹办新报。此前,许卓然曾创办《民钟报》,该报一度以其崭新的面目成为厦门第一流的报纸,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民钟报》于年被封,年7月复刊,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与孙中山大战,许卓然在闽南组织力量夹击陈炯明,《民钟报》也对陈炯明进行猛烈抨击。
后来,《民钟报》态度发生变化,由反对陈炯明转为拥护陈炯明,俨然成为无政府主义者的机关报,许卓然对此变化没有进行正面干涉,但也对其失去信心。当时国民党以党纪责成许卓然处理《民钟报》问题,许卓然进行了辩解:《民钟报》虽为其所办,但本人以尊重言论自律,向不干涉,但今后与《民钟报》完全脱离关系,不再给其任何帮助。国民党也同意他的保证。
因此,许卓然另谋组织他报。经过考察,决定与当时厦门《江声报》商讨合作扩营,得到原江声报》经理周彬川的同意,于是改组成立新的《江声报》社,以许卓然、陈三郎与周彬川为董事,许卓然为主任董事,陈三郎为主笔,杨挺秀为经理,年元旦出版。
不久,周彬川脫离报社,由许卓然独资经营。《江声报》改组后,立场鲜明,很快就成为当时影响最大、发刊量最高的报纸。何应钦率兵入闽时,许卓然一面在《江声报》上鼓吹声援,一面为北伐军筹措经费,保证了北伐军顺利推进。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面目日益暴露,国民党右派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的斗争日益激烈。受国民党左派控制的厦门中山中学由于学运蓬勃,引起国民党右派的恐惧,因而呈请国民党中央弹劾该校主持人,并散布流言,说许卓然是“赤化”人物,学校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大。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福州、厦门均得到国民党“清党”密电。当时主持厦门市党部的是李某,李一上台就反对许卓然,许卓然不得已避去,《江声报》主笔也不得不离开。年4月9日,李某等人召集40多个单位召开所谓“拥蒋护党”大会,通电蒋介石,要求通缉“吾党叛徒许卓然”,列举许卓然的所谓罪状:(1)吸收共产党首要分子李觉民、罗扬才等十余人入国民党,窃据党内要职;(2)把持厦门中山中学为共党制造干部;(3)把持《民钟报》、《江声报》为共党张目;(4)把持闽南、闽西十二县县党部为共党制造势力……
许卓然为掩护在中山中学工作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士的安全,特于6月8日以中山中学代理总务主任的名义,在《民钟报》发表“德薄能鲜,实乏久维此校之知能”为由的《厦门中山中学停办声明》,停办中山中学。
年7月,福建省政府成立,欲让许卓然担任财政厅长,许卓然力辞不就,一心专办《江声报》。但是,对于为北伐军筹措经费却小遗余力地进行。
何应钦北伐军入闽后,大肆网罗福建各地土匪,编入军队,自成一军,留置福建,控制福建全省,福建成为蒋家天下。许卓然追随孙中山先生多年,孙中山利用旧军人作为革命武装进行革命,但屡遭失败。许卓然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有一次,他在鼓浪屿与秦望山会晤检讨革命失败原因,认为利用“民军”成事不足,殃民有余,“民军”本身也己成为革命的对象,因此,许卓然与从土匪进行改编的“民军”有着突出的矛盾。
年冬,陈铭枢率领的十一军入闽,解散了新编军,许卓然回复原有地位,回到厦门。当十一军入闽时,张贞率部自津浦路调闽,十一军回粤后,张贞部入漳州,对土匪欲改剿为抚,《江声报》主张抚匪,遭到各界攻击。当时许卓然在南京,乃以读者名义,致函报社,驳抚匪之论,要求以“读者来函”刊出,这一事件给一贯声誉颇佳的《江声报》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许卓然也间接受到牵累。
年,福建省军事厅成立,许卓然就任军事厅(厅长方声涛)参议,同时,任全省禁烟专员,在漳泉厦开展禁烟运动。他风行雷厉,认真对待,在厦门破获数起烟毒,各地烟政渐有振作,但由于时局多变,功废半途。
年6月,孙中山先生的葬礼在南京举行。许卓然自从参加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许卓然怀着沉重哀情到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的葬礼,告别革命导师。
年5月29口,许卓然在厦门太史巷丰益钱庄门口遇刺,不幸牺牲,时年46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