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28日讯据闽南日报报道人,终将老去。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一床难求”等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未富先老”时代背景下,如何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难题?如何确保“老有所养”有“质”又有“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多方走访了解漳州养老现状。

缺床位?建!每千名老人35.4张床费用贵?免!政府兜底+分级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市共有户籍人口.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90.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17.3%,高于全省老龄化率平均水平。可以说,漳州是小跑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位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将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照护压力。将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到专业化的养老机构,是解放家庭劳动力、释放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这个“刚需”占比有限,但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机构依旧是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每年对机构养老床位的需求量仍呈直线上升趋势。

如何破解?加快核心设施建设是关键。为应对愈发汹涌的“银发浪潮”,年漳州市委召开全会,将养老事业发展作为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的重要举措进行部署,各地不断加大养老服务建设投入,陆续建成并投用漳州市社会福利中心、龙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云霄县社会福利中心、诏安县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公办养老机构,新增芗城区春晖爱心养护院、龙文区德润老年公寓等一批民办养老机构,建成各类养老床位共计3.2万张,3年间每千名老人平均拥有床位数从31.47张提高到35.4张,提前完成“十三五”我市计划发展目标。

床位有了,费用怎么收?

“公办养老院收取的护理费、床位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伙食费和其他服务收费由养老机构依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按照非营利性原则据实收取。其他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或由运营方依据协议等合理确定。”市福利院院长谢俊波告诉记者,市社会福利中心预留张床位,优先用于城乡特困老人等政府保障对象入住,为他们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面向其他社会老人的服务收费,则按照普惠型和普通型划分为五种类型10个档次,收费区间为元-元/人·月。

而作为民办养老机构,正兴新来福养护院每月以0元—元为主要价位,龙文区德润老年公寓则根据不同服务星级定出了元-元/月的多元价目表供市场选择。

“厘清政府兜底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积极构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分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发挥市场在基本养老服务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和在非基本养老服务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样的养老才是精准且高效,也才能真正打破养老‘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的困境。”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漳州市社会福利中心,94岁的林泉奶奶正开心地学习扇子舞。

人才短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待遇不高?将与职业技能等级、从业年限挂钩

“年前母亲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骨折,生活不能自理。本想找个专业的住家护工好好照顾她,可是联系了多家中介机构及家政公司都没找到满意的。”家住龙文区福晟社区的陈艺琳在无奈之下,只有将母亲送到了主打“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她发现,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大部分不能自理,每个护工要照顾8到10个老人。为了不让母亲受“委屈”,她隔三差五会到养老院参与照护。

事实上,“1人带8人”已成为目前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人手短缺是根源。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万人。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人员3:1的国际标准配置推算,我国至少需要万名养老护理人员,而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更是寥寥无几。截至年底,我市现有养老从业人员(不含医疗机构)仅有不到人。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不仅缺口大,结构分布也不合理。目前多以女性为主且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从业者占比五成以上;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不足一成。同时,养老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从业时间低于5年的占比一半以上。

“年龄太大干不了,年龄小的不愿干。照顾老人琐碎的事很多,每天都是打扫卫生、整理洗涮、为老人喂饭、处理大小便,还需要非常注意老人安全。工作辛苦不说,感觉社会认可度也不高。”正兴新来福养护院护工许知惠坦言,家人多次劝她改行,她也正在犹豫中。

“要破解用工荒,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培训、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养老机构补贴力度,更要加强养老护理员社会认可度宣传,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已连续三年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向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提供定点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养老服务特色人才,并推动与养老机构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年,全市计划培训养老护理人员不少于人。

除了分级培训,正兴养护院还与省民政厅共建医养结合护理基地,预计今年8月即可首批招生。“我们还将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职业技能等级、从业年限挂钩制度,探索建立大学生入职补贴制度,并扩大开发公益性岗位,希望能建立起更加专业化、年轻化、特色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正兴养护院护工带领老人们开展户外活动,欣赏院内美景。

亮点扫描

就近养老:“一碗热汤”的距离

养老院很好,可是我不想去。我就想白天有人照看,晚上能跟孩子们团聚。”邹梅珠奶奶的愿望在华安县“微尚·我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了现实。

白天,她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跟其他老人一起玩棋牌、唱歌,体验电动按摩椅、颈椎理疗仪等休闲保健设施,免费参加老年教育培训和敬老孝老主题活动,晚上就跟来接她的儿子一起回家吃饭。“和传统养老院不同,由于家就在附近,子女可以随时来看望,老人在这里并不会感到孤独。”中心负责人邹淑华告诉记者,这种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让老人们无需离开熟悉的社区和家庭环境,更不用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能在“一碗热汤的距离”享受到幸福的养老生活。

像华安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样,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我市正如春笋般建起。目前,全市共建成51所街道(乡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个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全市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87.5%,并建有所农村幸福院、覆盖个行政村,覆盖率达61.7%,打造出“15分钟养老圈”“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晚年。

南靖县和溪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于年10月底投入使用,配套有餐厅、心理疏导室、医疗保健室等。中心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目标,切实打造“精细、专业、多元”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公建民营”五星养老

走进位于石亭镇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充满闽南风韵的建筑掩映在繁花绿叶间,随处可见健身的老人,格外富有生机。

自去年6月投用以来,市社会福利中心实行“公建民营”模式、坚持医养融合发展,按五星级标准进行运营管理,承担起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并向其他社会老人开放。目前,院区5栋楼共设有张养老床位,其中一医院二级医院。

市福利院院长谢俊波告诉记者,院区还融入智能服务管理,火灾报警控制器实现园区自动化报警,安全监控设施、呼叫系统一应俱全,在“养”方面提供智能化、标准化、人性化服务,在“医”方面医院,保障服务对象“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保障,临终有关怀”,真正满足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医”“养”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医院老年病科送来感谢锦旗。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入院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

“医”“养”结合一键切换

87岁的周家珍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但她有个“编外女儿”——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杨碧能。

两年前因为直肠癌入院治疗,从喂药、配餐到擦身、复健,杨护士长全程陪伴。治疗结束后,周奶奶舍不得离开这个“女儿”和良好的养老环境,就干脆通过正兴“一科两制”系统从临床医疗转换到了养护体系。“不用换床、换房,动动手指就能一键切换,可方便了。”周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作为我市首家“一科两制”的老年病科,医院老年病科打开了“医养结合”运行新模式。“我们的老年病临床医疗和新来福养护院是两个独立的科室,但是在新模式下,‘医’和‘养’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灵活转换,患者住院床位不变,但是系统有明显区别和提示,这样有效避免医院之间往来转送的麻烦,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缺护理的问题,也为老人节省了医疗费用。”杨碧能告诉记者,单纯就诊于老年病科不入住养护院,或者仅仅入住养护院、病医院就诊都是可以的,老人有自主选择“一键切换”的权利。

正兴新来福养护院的老人正在读书看报做笔记

(记者蔡柳楠见习记者吴龙平文本报记者游斐渊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