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甘肃为什么这么穷?是个一直都让很多人困惑的话题。中间的原由似乎一时很难说清。民国第一女飞行员林鹏侠曾于年冬至年夏,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考察陕、甘、青、宁、绥各省,所著《西北行》告诉了人们正确的答案。
林鹏侠林鹏侠,原名林淑珠,年5月17日出生,是福建莆田城内坊巷林氏名门闺秀。少年时期曾在天津、上海等地学习,年赴美留学。年赴英学习军事航空,是我国早期的女飞行员,甚至当时一些人称她“我国唯一女飞行家”。崇拜古代花木兰和近代女侠秋瑾的她,立志航空救国,更名鹏侠,字霄冲,渴望鲲鹏展翅冲云霄,行侠仗义平天下。
年冬至年夏,林鹏侠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考察陕、甘、青、宁、绥各省,以日记形式笔录成书《西北行》,对西北各地山川、地貌、风土、民情均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为唤起当时人们对于西北重要战略地位和面临严重危机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今人研究这一时期的西北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兰州老照片近日,读林先生所著《西北行》总有一种眼前被点亮的感觉,有道是从来没有人真正认知一片土地,在林先生的智慧和经历之上加深了对西北这方土地的认识,甚至找到了一直让很多人都不解的“甘肃为什么总是这么穷或者落后”的答案。
林先生说,“国家之弱强,唯视教育之兴衰以为正比例”,“吾人欲救亡图存,不可不先着力于国民教育。”今天的甘肃乃至西北各地的教育与过去相比,虽说有着惊人的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年12月4日,林先生拜访了时任甘肃省教育厅长的水梓先生。水梓(年—年)甘肃兰州人,原籍浙江。水梓先生在西北地区久负盛名,是近现代甘肃历史的主要参与者和见证人,大名在甘肃更是无人不知。
水梓水梓先生的身世既属于他的家族,更属于生他和养他的甘肃。有人甚至说,离开了甘肃就没有水梓家族的历史,同理,一部20世纪的甘肃历史如果不写水梓和他的家族,也会使甘肃的历史留下某种程度的缺憾。著名记者、主持人水均益就出生和成长在这个被称为“陇上第一名流”的大家族。
林先生说,晨访教育厅长水梓先生,略得教育之状况。据云:“甘肃省教育落伍,本在意中。省库既缘灾害频繁,而致支绌,教费无着,教职薪俸过薄,且不能按时发放,是以经济、人才,两俱缺乏。年来民不聊生,转徒之不暇,安望求学?又回民约居本省人口之半,少有读汉书者。凡此皆为教育不能发达之原因。一切进行,均感棘手。”言之慨然。
闻水氏此次来长教厅,满欲一展抱负,奈困兹环境,有怀才莫施之感。兹就皋兰省会观之,所设学校,计有甘肃学院一所,省立第一师范、女子师范各一所,省立第一中学及农业学校共二所,省立工艺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各一所,私立小学校共三十余所。此外复有回民自办之清真学校二所。除学生外,仅余千名而已。程度甚低,不能与内地比较。女子师范生不及百名,以兰州人口十余万之众,妇女居其半数,入学受教育者者乃如此寥寥,可知甘肃女子教育更属落伍中之落伍者。
当时甘肃的妇女儿童此省会区域,其教育情况,尚不逮内省之县城,则其外县乡村,更无论矣。教育为立国之根基,子女为国民之母,其教育尤关重要。故国家之弱强,唯视教育之兴衰以为正比例。甘肃当西北边防之要冲,国民教育,尤属不可缓图。
林先生的这段记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甘肃的教育状况。在这里有两个“一半”,即“回民约居本省人口之半,少有读汉书者”、“以兰州人口十余万之众,妇女居其半数”,格外醒目,说出了当时的实情,也应该引起当下人们的重视。
甘肃这个地方,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让少数民族兄弟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一直都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更能反映出社会的文明进步。而林先生所说,“此省会区域,其教育情况,尚不逮内省之县城,则其外县乡村,更无论矣”更是道出了甘肃贫穷落后之根源。
当年的兰州城墙记得,甘肃武威文庙是陇上最大的孔庙,其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年),后经明成化和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渐形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但在余年的历史里,甘肃却没出过一位全国状元,而甘肃的历史上也从未出过全国状元,因此,武威文庙的正门一直没有被打开。人们去那里观光,只能走侧门。这正门何时才能打开,如今依然是个遥遥不可及的话题。
甘肃,我们的故乡。提到这个地方,现在很多甘肃人都喜欢引用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中所说:“是时(唐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年)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驼,日驰五百里。”并以此引以自豪,甚至有扬眉吐气之感。然而,这一时的富足毕竟离当今很远很远了。
历史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财富,但如果一味沉醉在这财富里,未必是件好事。(文/路生)
路上的贫困儿童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