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云霄县江辉路,有家戏剧头盔制作小作坊。这里生产制作的戏剧头盔,不仅受到省内外许多戏剧团的青睐,产品还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地。然而,与大多数的手工“老字号”一样,传统的戏剧头盔制作技艺店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戏剧头盔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窘境。
黄寿贵
我叫黄寿贵,从事这个事业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就从10多岁跟在我老爸身边做这个事情。当时他就教我这个配件怎么做怎么剪,他怎么教我就怎么做,在做的同时我大脑思维都在想着怎么可以制作得更好,将这个事物发展下去。
黄寿贵先生说,制作戏剧头盔技艺要求精准、细密、美观、坚固。整个过程包括设计、上漆、缝合、定型等30道繁杂工序,制作戏剧头盔看着精致华美,却十分考验耐心。
黄寿贵
一顶帽子根据情况分为简单或复杂的,复杂的帽子需要两人做3天,那是最复杂的头盔。就像这个凤冠,就需要30只珠子,一排就一只一只珠子排列,每个珠子必须都很灵活,整个结构穿插必须合理,这顶帽子两边两只凤凰,后面四条须,这些珠子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弄的,而且要用最细的针,视力要很好,甚至要戴眼镜,一顶帽子那么多珠子,所以这个工序是很大的。
民国时期,潮剧在云霄兴起,潮绣传入云霄。此时,黄寿贵的父亲黄金定瞄准广阔的戏具市场,准备打响自己的名号。自此,黄金定戏具头盔店在县城开张了,这两扇大门一开便是年,黄寿贵及其父辈深谙传艺艰辛、守艺不易。
黄寿贵
产品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好,要做好质量和产品,这个东西将来才会阳光。如果应付了事,就是在砸自己招牌了。
作为戏剧头盔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黄寿贵先生刚开始最担心的是这项传统技艺的失传。他一直在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如今,他将手中的剪子交托到他儿子的手中,而黄寿贵悉心爱护的那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又让他儿子深深明白“传承”二字的分量。
编辑:记者:何伟佳蔡江龙、实习:冯汪煜来源:云霄融媒看原文→:黄寿贵:戏剧头盔制作技艺的坚守者↓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