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地区因其海岸线受侵蚀而著称,岛屿众多,多达余岛,散布如星辰般密集。此地是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海滨地带文化以海洋为主,而内陆的客家区域则以农业文明为主。
2、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位于此,名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长16.公里。
3、福建拥有最大的土楼建筑群,数量达到余座,其中永定土楼是最古老、最大、最高的一座。
4、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位于泉州草庵,摩尼教即《倚天屠龙记》中提到的“明教”,由3世纪中叶的波斯人摩尼创立。
5、中国最早的民间邮局名为“天一总局”,位于福建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流传村,最初称为“天一批郊”,其成立于年,比大清邮政局早16年。
6、将乐玉华洞是福建最大的石灰岩溶洞,洞内气温全年保持在18度,最初在汉朝早期被发现,徐霞客曾游览此洞,赞其“博大精深,绮丽竞相,遍布隐秘”。
7、泉州开元寺内有一对东西向的双塔,东边的为镇国塔,西边的为仁寿塔,它们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宋代石塔对。
8、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连续44年居全国之首,覆盖率达到66.8%,享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清新的空气。
9、福建南平出产了大量的文人和宰相,光进士就有两千多名,宰相达17人。著名人物包括朱熹、宋慈、柳永、李纲等。
10、福建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不是经济较富裕的浙江、江苏或广东。
11、有句话称“北少林,南武当”,其中“北少林”指河南登封少林寺,“南武当”指湖北十堰武当山。还有“北武当,南少林”,“北武当”指山西吕梁武当山,“南少林”指福建莆田南少林寺。
12、南平建阳区特产之一为“建盏”,它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曾为宋代皇家御用茶器。当前,多家企业和个体户专门生产建盏,产品远销国内外。
13、福建漳平的王景弘亦是宦官,曾多次随郑和下西洋,与郑和同为正使,人称“王三保”,与郑和并列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出自龙岩市古田镇。
15、中国五大金矿包括紫金山金铜矿、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阳山金矿、贵州烂泥沟金矿,其中紫金山金铜矿为我国唯一的世界级特大金矿,是中国第一大金矿,位于龙岩上杭县。
16、国内主要运动品牌几乎都源自福建,例如鸿星尔克、安踏、、特步等,其总部位于晋江、泉州、厦门等城市。
17、福建的简称为“闽”,与蛇有关,如《说文解字》所述“闽,东南越,蛇种”。此地亦有蛇图腾崇拜,早期出海打鱼时为祈求蛇神保佑航海安全,会在船上绘制蛇的形状,各地还建有蛇王宫。
18、福建历史上最初称为“七闽”,经历了闽、二闽、四闽、五闽、八闽、九闽、十闽等变迁,最终“八闽”成为最通用的别称,简称仍为“闽”,称八闽是北宋时期将福建划分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六个州和邵武、兴化二军时的称谓。
19、洛阳桥并非位于河南洛阳,而在福建泉州,原名万安桥,由北宋泉州知府蔡襄主持修造。
20、福建有一家名为阿弥陀佛大饭店,主打宗教素食,对素食者非常友好。
21、福建拥有其他省份所没有的教育特产,例如“科作业纸”、“温书假”以及职称如“段长”和“年段排名”。
22、茶的英文字母“tea”实际上是英国人从福建人的闽南话“TEY”(发音类似“贴”)学来的,早期西洋商人购买大量TEY后将之称作TEA,此名逐渐演变成现今所用。
23、《鹿鼎记》中提到的天地会,实际上在福建云霄县高溪村真实存在,高溪庙即为天地会旧址。
24、福建的车牌号安排是以省会福州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25、莆田的各个地方分工明确,例如东庄镇专注医疗、仙游县专做红木、涵江区专业农贸、忠门镇擅长木材、北高镇以黄金闻名。这里虽有众多富豪,但普遍保持低调。
26、福州曾多次更名,起初称为“闽州”,后改为“丰州”,再改为“泉州”,又改回“闽州”、“建安郡”、“建州”,直至年因境内有福山而改名为福州。
27、莆田有一个特殊习俗,自明代起一年要庆祝两次新年,一次在年三十,另一次在初四(仙游部分地方为初五),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袭时,当地人未能按时庆祝新年,后来戚家军在正月初一将倭寇击退后,人们决定在初四夜晚补庆,此后形成了小年夜和大年夜的双重庆祝传统。
28、福建没有名为福建卫视的电视台,而是称为“东南卫视”,台标设计呈现一只白色海鸥在台湾海峡上自由飞翔的形象,寓意海峡两岸属于同一国家,此外还有“海峡卫视”。
29、福建省名取自福州和建州的首字,全国共有四个地方是以首字命名的省份,另外三个分别是江苏(江宁,苏州)、安徽(安庆,徽州)、甘肃(甘州,肃州)。
30、仙游人多数从事加油站业务,民营加油站几乎占据了全国一半的市场。
31、龙岩武平中山镇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虽然人口不多,仅两万余人,但这里却拥有多个不同的姓氏,因此也被称为“百姓镇”。#深度好文计划#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