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豹子本姓鲍,名字叫鲍超。清王朝夸他是个英雄,老百姓说他是个草包。据说,他人生得怪:脑壳像箩蔸,身子像扁担,脸皮厚如墙,胆子小似鼹。像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叫豹子?又是怎么成为曾国藩手下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大刽子手,怎么升官的呢?这里头的龙门阵很多!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他升官的笑话。

话说清朝末年,鲍超是四川巫山县城里的一名烂秀才。此人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玩枪耍棒,但年近三十,还是一条狗屎作的鞭子一闻(文)也闻(文)不得,舞(武〉也舞(武)不得。人们讥他写的文章为四不像”没有韵律不像诗;没有词牌不像词;没有格调不像歌,一派胡说不像话。好在他脸皮厚,不但对人们的议论无所谓,反而自诩文武全才,经常白日做梦,梦见升官发财。

这一年,又值大比。鲍超尽管屡试不中,但仍雄心勃勃,没等到考期到来,他就“叮铃咚隆”跑到省城去了。

谁知一进考场,他就蔫了。为啥呢?原来,他考了几次,发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考试的题目只限于《四书》范围,题义以“朱注”(南宋朱熹注释)为准则,谁知这次题目却不是《四书》上的话,而是主考官的话。

原来,清朝考试还有一个规定:凡是出过的题,不许重复再出。清朝考了两百多年,从小考童生,乡考秀才,会试举人,把《四书》上的题都出完了。这任学台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撰了一道题目,两个字:巫山。

看来也的确简单,比《四书》上的“之乎也者”少了多少圈圈。但鲍超平时根本就不读历史地理,诸子百家,拿到这个简单题目也答不上。他心里难过,双眉紧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抠了好一阵脑壳,仍然不知怎样写。

没得法,只好悄悄问邻座一位考生:“喂,老兄,巫山什么样?”

邻座那位考生正聚精会神,冥思苦想,想写出一篇锦绣文章,得个功名,光宗耀祖。没想到鲍超在这个紧要时刻出来打岔,按他提“巫山什么样?”的问题,只好简短答了个一个字:“高”。

鲍超大喜,赶忙写上。但巫山高三字不成其为文章!鲍超又着急起来,按着自己脑壳一阵狠抠。抠得脑壳也痛了,仍然抠不出下文来。

无奈又向邻座考生求救:“喂,老兄,巫山高到什么程度?”

邻座考生正写得起劲,没想到他又来打岔,莫奈何,只好回答他一句:“入云霄嘛!”

鲍超一听,又赶忙写上。但一看“巫山高,入云霄”两句,似乎仍不成章!鲍超感到十分恼火,照旧又抠脑壳,当然仍不起作用,没办法,又厚起脸皮问邻座考生:“喂,老兄,巫山高,入云霄又咋样?”

邻座考生气得哭笑不得,恶狠狠赏了他两句:“巫山高,入云霄;入云霄,巫山高!”

鲍超一听,也不计较他语气好坏,赶忙又写在自已卷子上。写完一看,似乎仍嫌短了点,欲待再问,收卷时间已到,只好交了卷子出场。

学台拿到答卷一看,稀稀两短行,寥寥十一字,没看上眼,顺手一甩,即审阅别的卷子去了。

谁知看完了所有卷子,竟没一个满意的。不是白卷,就是裹脚布;不是离经叛道,异端邪说,就是离题万里,笑话百出。学台好不扫兴,不禁连连摇头,长吁短叹,他担心选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点不出一个超群的解元,何以回京复命?

正发愁时,突地心里一动,仿佛想起开头有张卷子还新颖别致,答得似乎也还贴题。于是,他又倒转去把鲍超的卷子找了出来。

一看:“巫山高,入云霄;入云霄,巫山高!”不禁微微点了点头。学台到过巫山,觉得巫山的主要特点正是高。这个考生紧紧抱着“高”字做文章,还有点意思。再一吟:“巫山高,入云霄;入云霄,巫山高!”

“哎呀!”他不觉拍案而起:“这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也!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风流名士吟咏巫山,洋洋洒洒写了多少篇章,什么‘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什么‘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道了千言,写了万语,说来写去,仍不外乎一个高!这文章开门见山,一语中的,一咏三叹,真是妙不可言呐!”于是,朱砂一点,高高取上第一名。

鲍超出场后回到栈房,回想自己写的东西,硬是“四不象”,心里不觉有点懊丧:“唉,这科又无望了哟!”说着心里一酸,身子往床上一躺,就要蒙头痛哭。

但接着又一想:实在考不起,我也没办法。难得出来一回,且游山玩水图个安逸!听说白帝城风景如画,文物丰富,举世闻名,何不趁回乡之便前去耍耍。主意打定,他就急急忙忙赶往白帝城。

登上白帝城,他的眼就花了。那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东西两侧的碑林更是熠熠生辉。在东碑林中,《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竹叶碑》远看是三枝翠竹,细看却是一首五言诗,赞扬了三国刘备三兄弟的业绩,令人赞不绝口,一些游人正在口诵笔抄。鲍超见状,不觉十分眼热。

再看《凤凰碑》刻画了号称鸟中之王的凤凰,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叫绝!游人观赏之余,不禁赞扬作者心灵手巧。鲍超听了,心里一动,想到:文章没做好,名落孙山了,我在这碑上落个名,名扬干秋,留芳万世,岂不更好?!

想到此,又见左右无人,便将原碑作者的图章铲除,以自己的名字取而代之了。

干完这事,又看到凤凰碑旁,有一幅“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的碑刻对联,联语气势磅礴,书法苍劲有力。鲍超暗喜,又用自己的名字去顶替了。

接连在两处留了大名,并不费力,他的胃口就更大了。便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去把《竹叶碑》的作者也取而代之算了。正想行动时,白帝庙里住持和尚出来了,发现鲍超这样不择手段沽名钓誉,不禁怒从心上起,抓住鲍起,就要送官治罪。

游人闻声也都围拢来,纷纷指责鲍超卑鄙无耻,不像话。

正闹得不可开交,人群里走出两位公差模样的人向大家劝说道:“诸位息怒,这位先生是新科高中的解元老爷。”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张大红报帖,在众人面前张扬。

众人见官府差人如此说,便骂骂咧咧散开了。和尚见冒名者是本省新科解元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两位差人向鲍超报喜:“恭喜鲍老爷,高中乡试第一名解元!”

鲍超突然闻报,十分惊异,凭我那乞讨来的两句话,就可以当解元呐?不觉问差人道:“二位莫不是认错人了喽?这些事,开不得玩笑啊!”

二位差人急忙答道:“没错!没错!主考大人对老爷的文章特别欣赏,点了第一名后,亲自叫我俩给你老报喜。我俩赶到客栈,谁知你老已走。我俩便决定赶到巫山你老府上报喜。今天顺道来游白帝城,没想到正好碰到老爷雅兴留名碑石,不会有错。”说着,双手把喜报捧到鲍超手里。

鲍超接过一看,上面果然端端正正写着自己大名,这才相信不假!赶忙从怀中模出两个元宝,递给两位差人:“二位辛苦了,收下买碗茶喝。”

之后,拉二位公差出城乘船到巫山,在家里大酒大肉招待了几天。临行又备了一份厚礼,托两位差人带给主考大人。两位差人高高兴兴回到省城,在主考官面前绘声绘色,把个鲍超吹得来地上仅有,天上莫得。说他们亲自看到鲍超绘画、撰联、题词,是如何如何优美精妙,并赞道:“那真是诗书画三绝呀!”把这个学台听得来眉飞色舞,心花怒放,不禁哈哈大笑道:“看来老夫是慧眼识英雄啊!”

在场考官和差人们自然随声奉承:“老大人慧眼独具,为国家选得英才,可喜,可贺!”

当即摆宴给学台贺功。

酒醉饭饱之后,学台大人乘兴呈表朝廷,奏称鲍超文章盖世,如何了不得,并请破格录用。

西宫慈禧太后得到奏表,心想:眼下剿办洪匪长毛(太平军),正是用人之际。既然心腹学台认为是个奇才,何不顺水推舟,赏他一个脸面,让他们都感恩戴德,为我效命。于是,便谕示皇帝降旨,赏鲍超一个七品顶戴,拨在曾国藩手下参赞军机。

圣旨下颁,鲍超当官。他当即打点行李赴任。时曾国藩正在江西九江一带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交战。鲍超虽有点怕死,但升官心切,便毅然离了巫山,直望九江而去。

到了曾国藩大营,留在幕府听用。鲍超欢喜,心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大帅身边,有好处总要先落在自己头上。他没想到到大营板凳还没坐热,太平军已排山倒海攻来。曾国藩当即下令抵御,怎奈天国将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无不以一当十,清军怎能招架得住!只见一个二个,鲜血在冒,脑壳在掉,哭的哭,叫的叫……鲍超紧跟曾国藩逃到一座小山上,深沟固垒,等待外援。

黑夜一更将尽,月色无光,被追杀了一天的清军已精疲力尽,像死猪一样睡了。曾国藩带领亲兵查营后,也因整天忙于奔命困倦,不觉在营帐内伏几入寐了。唯独鲍超睡不着,他回想起白天战场上的情景,后怕得浑身发抖。又想到现被太平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眼下的残兵败将休想冲出重围!若营寨一旦被太平军攻破,岂不要把自己老本收去,那就不是升官,而是升天了……越怕越睡不着。迷糊间,突然一声炮响,杀声震天,太平军漫山遍野攻杀过来,吓得鲍超拼命惊叫:“太平军攻来了!太平军攻过来了!”

他这一发梦冲不打紧,吓得曾国藩立即飞身上马,清军一个二个吓得屁滚尿流,翻身起来就想奔逃。一时马嘶人叫唤,乱成一锅稀饭。曾国藩又传令:“作好准备,火速迎敌!”

原来,太平军首领求胜心切,驻营之后想到清军不多,便仓促偷袭,忽见清营内灯火密集,刀枪林立,误以为曾国落已有准备,急令撤退。军士们以为中了敌人的奸计,行动慌乱。曾国嫠乘势冲出,反而稀里糊涂打了一个胜仗,突围而去。

第二天,曾国藩摆酒贺功,对鲍超大为嘉奖,说他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勤于职守,及时发现并报告了敌情,挽救了全军,劳苦功高!当即奏清朝廷,破格将鲍超提升为总兵官。还专门给他配备了洋枪队。

鲍超怕死,枪一发下来,他就给自己选了一杆短枪防身。那个时候,洋枪少有,太平军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鲍超上阵,不敢接近太平军,老远就开枪给自己壮胆,有时一子弹“呼”地一声射出,对方中弹倒地。站在远处的人,还误以为是他呼喝一声,就把人吓死了。于是就以讹传讹,说鲍超声如巨雷,百步之内,呼喝一声,把人都吓得死了。清军为了给自己壮胆,就把鲍超吹为神人,呼为“豹子”

不久,消息传到西宫,慈禧太后心想:洪匪猖獗,势不可挡,而鲍超尚能抵挡之,可谓英雄难得也!而此人乃我亲自任用,人们谁不服我太后圣明,善用人才!眼看大清江山岌岌可危,我何不宠以高官厚爵,让他死心塌地为我大清保江山……主意打定,即召鲍超进宫觐见,亲授湖南提督衔,赐黄马褂。

这在当时可算最高恩宠“荣耀”了。鲍超喜出望外,磕头如捣蒜,千恩万谢出官,当即马蹄春风,走马上任去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