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开始,国家陆续将座城市,评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有四座城市入选,分别是泉州、福州、漳州、长汀。
泉州是第一个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福建城市,它入选的时间,比福州和漳州早4年,比长汀早了12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所在。
从闽越国到现在,福州有据可考的历史,有多年。福州自古以来是福建首府,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是实至名归。
长汀县是古汀州治所,汀州是古代的闽西政治、文化中心,又有客家文化加持,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实至名归。
笔者作为江西人,在00到03年,曾经在漳州有过三年的学习经历。笔者对于漳州比较熟悉,今天就重点说一说漳州为何能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平原地处闽南,九龙江是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又名漳州河,全长公里,是福建第二大河流。九龙江两岸的漳州平原沃土千里,是个手攥出油的膏腴之地。
漳州平原肥沃的土地,给漳州带来了荔枝、香蕉、龙眼、甘蔗、菠萝蜜、火龙果、蜜柚等水果,还有水稻等主粮作物。
漳州盛产各种花卉,水仙花是漳州的市花。漳州水网纵横,盛产各种河鲜、海鲜。肥美的土地,丰饶的物产,让漳州得到了“花果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
漳州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武则天时期。垂拱二年,也就是公元年,武则天下诏建立漳州郡。当时的漳州治所,建立在如今的云霄县境内。古漳州城依漳江而建,故名漳州。
漳州的治所,后来被迁移到龙溪县。古龙溪县的辖区,包括今天的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部分地区。现在的龙海市,就是古漳州的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而来。
龙溪县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依然在漳州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比如漳州最有名的闽南师范大学,最早的名字就叫龙溪师范学校。
我在漳州学习的时候,龙溪师范已经改名漳州师范。我前几天去漳州,又发现漳州师范已经改名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的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有“海滨邹鲁”的美誉。邹是亚圣孟子的故乡,鲁是孔圣人的故乡。邹鲁的意思,是指文化昌盛之地。漳州作为“海滨邹鲁”之一,古往今来都有高度崇文的风气。
漳州崇文风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拥有保存完好的文庙。漳州的文庙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供奉着主祀孔圣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则是作为配享,被供奉在文庙。
漳州人崇文,养成了喜欢读书的民风。历史上的漳州文运昌隆,举业兴盛,一共出了多位进士,其中还有三位状元。漳州作为一个地级市,状元数量比某些省份还多,其文运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漳州人崇拜开漳圣王陈元光,他是历史上第一任漳州刺史。陈元光就任漳州刺史的时候,漳州隶属于岭南道,是古代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
陈元光是河南人,他在任期之内,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了漳州。陈元光大力发展农耕,把漳州从岭南蛮荒之地,变成攥土出油的膏腴之地,这是他的第一大功劳。
陈元光对漳州最大的贡献,就是对闽越蛮族实行汉化教育。漳州土著的闽越蛮族,对后来的汉人多有戒心。陈元光以身作则,娶蛮族女子为妻。
陈元光不遗余力化解蛮族与汉人的文化隔阂。在陈元光的努力之下,漳州出现了蛮汉一家亲的情况,这是陈元光的第二大功劳。
陈元光的第三大功劳,就是把中原文化带到了漳州。陈元光和他的儿子,在漳州兴办教育建立书院,在汉化蛮族的过程中,养成了漳州崇文的风气。
把漳州从岭南的文化荒漠,建成“海滨邹鲁”,这是陈元光的第三大功劳。由于陈元光开发漳州有大功,因此被历朝历代的皇帝追封。北宋初年,宋太宗追封陈元光为男爵。到了北宋末年,陈元光已经是公爵了。
南宋初年,宋高宗追封陈元光为“开漳州主圣王”。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帝,也对陈元光多有追封。乾隆皇帝曾经追封陈元光为“唐高封祀典开漳圣王”,这是陈元光获得的最后的追封。
漳州历史悠久,崇文重教,名人辈出,还有南靖土楼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加持,入选历史文化名城,可谓是实至名归。
跟漳州相比,闽南另一座名城厦门,就因为文化底蕴不足,落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厦门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来也不差。厦门吃亏,就在于建城历史太短。
厦门城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此之前,厦门长期隶属于南安和晋江。厦门独立建城的如此短暂的历史,确实很难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
备注:本文配图是漳州与厦门的文物古迹图片,全部由笔者本人亲自拍摄,本人享有图片完全版权。有需要配图的网友可自取,无须担心版权问题。
本文资料来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