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基层行”活动成为离群众最近的法治课堂福建法学会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1月20日,福建省宁德市法学会联合相关单位到社区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法治宁德讲坛”活动。宁德市法学会供图
记者
田雄
责编
薛应军
通讯员
雷玉环
正文共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农民工下班时段,在工地设立法律服务咨询台,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农民工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在企业办公楼前设立法律咨询台,现场为企业员工解答法律问题;结合开展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深入乡镇设立法律服务咨询台,宣传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2月24日至25日,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法学会联合相关部门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小分队,面向农民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系列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在福建,这样的法律援助和宣传活动随处可见。记者从福建省法学会获悉,该省依托“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不断建立健全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平台,打造面向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品牌,发挥法学会的“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积极参与地方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年,在全省开展普法宣传场(次)、法律服务场(次),受众达.2万人,法治好声音传遍八闽大地。
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平台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法学会依托法学人才和法治资源优势,联合会员单位等,协作联动,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富有福建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平台。
比如,年12月,福建省法学会与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等单位联合创建了“八闽法治大讲堂”。经过3年多时间的运行,该讲堂目前已成为福建省颇具影响力的普法宣传平台。同时,“八闽法治大讲堂”还与福建各市、县(区)推出的“闽都法治大讲坛”“鹭江法治讲坛”“三明政法讲坛”“首邑法治大讲坛”等地方普法平台积极联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形成了上下协同、同频共振,具有福建特色的法治宣传新格局。年12月,福建省法学会与省委政法委联合创办了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法治论坛——“东南法治论坛”。
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积极将法治宣传工作向校园推进。比如福建省法学会和省教育厅合作举办的“名仕杯”福建省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已经连续举办八届,成为福建省法学高等院校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竞赛品牌;与西南政法大学福建校友会联合主办“八闽歌乐法治讲坛”,形成了开放性、公益性的法治文化交流平台。
深入村(居),打造法治文化平台。年,福建省福州市法学会与该市鼓楼区共同开展“法治文化节”,结合线上线下阵地开展“‘典’亮未来”民法典线上打卡、“聚焦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线上家长知识竞赛等活动,余人获益。年,福建省84个县(市、区),依托讲坛、论坛等法治课堂,共举办法治讲座场(次)。
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法治文化,形成当地特色的宣传载体。比如,龙岩市法学会与市委政法委积极挖掘中央苏区红色法治文化,组织拍摄《红色法魂在闽西》短视频,打造福建红色法治文化品牌。南平市法学会与市委政法委积极挖掘法医学鼻祖宋慈法治文化;宁德市法学会与市委政法委积极挖掘冯梦龙法治文化;三明市法学会与市委政法委积极挖掘客家法治文化、闽南法治文化等。
“这些传统法治文化,各具特色和亮点,各地法学会和相关部门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深受大家喜爱。”福建省法学会负责人介绍。
打造基层群众身边的法律服务品牌
近年来,福建省法学会充分利用“福建省法学法律人才库”“‘双百’专家库”“宪法宣讲团”“民法典宣讲团”等,组织法学会会员开展“走百乡进千村访万户”等法律服务活动。特别是各地法学会联合当地政法部门,依托法学会会员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治保调解主任等专业人才建立的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不仅法治宣传效果明显提升,还形成了广为人知的“法律诊所”“民生法律服务区”“法学会会员工作室”等法律服务品牌。
比如,近年来,宁德市柘荣县为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探索新时代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打造了“草根和事佬”品牌,以民间智慧化解民间纠纷。该品牌将农村、社区德高望重、乐于助人、处事公道、善于调解的热心人,引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组织,让他们结合法、理、情,运用“土话”“软话”“硬话”等群众性语言,灵活高效化解民间纠纷。目前,柘荣县已在9个乡(镇)设立“草根和事佬”超市、调解室覆盖全县个村(社区)。“草根和事佬”已经成为柘荣县最普遍、最有效、最知名的调解载体之一。宁德市霞浦县法学会,针对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组织由法律专业背景的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进校园、进村落、进景区、进企业、上渔排,开展系列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真正把法治送进千家万户,不落下“最后一公里”。
福建省漳州市法学会则联合其他政法单位针对基层特殊人群开展了广泛的法治宣传服务。年以来,漳州市委政法委、法学会组织设有“青少年维权岗”单位的志愿者深入青少年群体,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开展送法上门服务。比如邀请法律志愿者通过“四点半课堂”为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法律知识;委托当地社工机构,开展如漳州市鲁冰花“四帮四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帮扶项目;漳州市云霄县开展“向阳筑梦”重点青少年群体社工服务项目;漳州市龙海市开展“温暖童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项目,将法律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帮扶对象“一个都不少”。
“真正让普法人员服务在基层,活跃在有需要的群众身边,让志愿服务品牌在基层熠熠生辉。”福建省法学会负责人介绍,除“草根和事佬”“四点半课堂”外,厦门市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团”、泉州市的“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福州市仓山区的“职校联盟”、南平市延平区的“巾帼律师团”、宁德市寿宁县的“巾帼普法宣传队”等志愿者队伍,也深受群众喜爱。
深度参与地方普法阵地建设
据了解,福建省法学会依托“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全省普法阵地建设,让普法宣传活动有场所、有基地。
福建省南平市法学会会同相关政法部门,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打造、完善了一批法治主题公园。比如:南平市浦城县致力于建设喜马拉雅有声普法阵地;南平市政和县与浙江省庆元县,福建省松溪县、寿宁县联合开展“浙闽边界法治乡村走廊”共建共治共享等活动,打造具有闽北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截至目前,南平市已建成法治公园84处(含5个体验式法治公园),法治广场(长廊)处,法治教育基地21处,其他类型法治阵地7处。
漳州市法学会会同市委政法委利用个“一村一法律顾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