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先看到的是吴冠中的绘画《秋瑾故居》。

吴冠中的《秋瑾故居》(来源网络)

吴冠中在画语中写道:上世纪80年代,我用水墨作了幅《秋瑾故居》:厚厚的墙,乌黑宽大的门紧闭在画面中央,近乎顶天立地,门上方印着小块红色标志,营造了灵堂气氛。墙外电线上,栖息着几只凭吊的燕子。我写了画外话:忠魂何处,故居似黑漆棺材,燕语生生明如剪。

秋瑾故居

在绍兴的时候,我就去看秋瑾故居,才明白了吴冠中的绘画还是比较写实,同时又很有寓意。

秋瑾年11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籍贯浙江山阴,即今绍兴市,秋瑾幼年随兄读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在鲁迅前往仙台求学的年,秋瑾不顾家人的反对,跟随日本友人东渡留学。在留学期间,秋瑾陆续接触到孙中山、黄兴等反清领袖,加入天地会,从事反清斗争。年,秋瑾回国筹措留洋学费之时,在乡贤徐锡麟的介绍下加入光复会。同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秋瑾入会并担任浙江省分会长。

绍兴城里的秋瑾故居绍兴城里的秋瑾故居

年7月6日,秋瑾的绍兴同乡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他弟弟徐伟供出准备与徐锡麟一起率领“光复军”在浙江响应的秋瑾。被捕后的秋瑾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时年32岁。革命以后,为了纪念这位“鉴湖女侠”,人们将她安葬在美丽的西子湖畔。

西子湖畔的秋瑾墓地

离秋瑾故居只有米,就是鲁迅故里,虽然距离很近,鲁迅和秋瑾那时并不认识,他们的认识却是在千里之外。

鲁迅故里

年,鲁迅通过重重考试拿到了到东京弘文学院留学的资格,在留学期间,鲁迅和好友许寿裳进入浙江学会并成为了其中的骨干分子。年时,秋瑾自费在日本留学,才逐渐接触到了相关的革命团体并认识了鲁迅。由于两人既是老乡又有着相同的志向和信仰,因此在东京是交往十分密切。

绍兴城里的鲁迅故居

鲁迅和秋瑾在革命的道路上政见逐渐不同,并且在后期两人的关系并不友好,但是鲁迅的一生依然对秋瑾怀着尊敬。在其《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写到:“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范爱农》一文中有:“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等文中再次提到:“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不过,最能体现出两人关系的称呼,还要数《通信》中的“敝同乡秋瑾姑娘”。

离秋瑾墓不远的鲁迅雕塑

秋瑾去世12年后,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小说《药》,为革命牺牲的夏瑜就是秋瑾的真实写照,因为夏秋相对,瑜瑾交辉。后来在《呐喊自序》中说: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其用意则在“删削那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这就是现代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比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亭口”那四个黯淡的金字更加熠熠生辉。

绍兴城里参观秋瑾故居的人们绍兴城里参观秋瑾故居的人们绍兴城里参观秋瑾故居的人们

鲁迅在《文学和出汗》中说:“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秋瑾出的不是香汗,也不是臭汗,出的是“血汗”,是“永远不变的人性”,是“长留世上的文字”。

绍兴城里的民族脊梁

所以我们纪念这些民族的脊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