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旋在工作中本人提供
杨旋,宜昌点军人,学平面设计的他因为热爱摄影,年入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架无人机,并在微博、抖音、小红书开设了专属账号。年9月,杨旋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部关于宜昌的航拍短片《雨后宜昌》,收获了多点赞。此后4年里,他带着无人机从清晨拍到午夜,从城区拍到山间,共发表了部作品,收获7.2万粉丝、多万人点赞。
“冲上云霄”俯瞰宜昌
在杨旋看来,拍摄宜昌风光是偶然,也是必然。
学习平面设计的他对摄影有着强烈的热爱和追求,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宜昌人,杨旋的镜头始终离不开家乡。
年,杨旋用积蓄买了人生中第一架无人机,第一次试飞就在天然塔边。
起初,他只是觉得天然塔是很好的航拍地,江边空旷,适合新手飞行,再加上沿江的高楼点缀,以及古朴的天然塔和现代化的宜万铁路桥,会是一幅很美的画面。然而,当他通过无人机遥控器“鸟瞰”宜昌时,深深地被震撼了。
云层之下的宜昌。杨旋摄
“比想象中更美,从来没有从这样的角度看过宜昌。”杨旋说,无人机镜头下的宜昌仿佛一座“微缩景观”。“整个城市像一幅画,街道、山体构成画面的线条,长江和高楼成了鲜艳的色块,现代城市和大自然完美融合。换个角度看宜昌,就看到了别样的宜昌。”
此后,杨旋爱上了航拍宜昌,天然塔、镇江阁、磨基山、西坝不夜城都成了他的“机场”。高耸入云的建筑、日出日落的天空、灯火闪烁的夜景在他的镜头下既美丽梦幻又极具现代感,深受网友喜爱。在他的个人抖音号中,一条关于航拍三峡大坝的视频收获了3万转发、2.2万条留言以及79万人点赞。
一江两岸。杨旋摄
曾记录“疫情中的宜昌”
如果说拍摄宜昌风光令他沉迷,那么,真正让杨旋坚定将镜头对准宜昌、记录宜昌的,是年疫情期间的特殊经历。
年春节,疫情来袭,宜昌封城。在紧张和不安中,杨旋拿起无人机,走上阳台,让无人机代替他的眼睛,去看看这座从喧闹到寂静的城市。
“当时的心情非常难过,因为之前拍摄的宜昌都是繁华的、热闹的、充满生机的,一瞬间好像什么都变了,空荡荡的。”但当无人机穿过沿江大道,捕捉到那一辆辆急行的车辆;医院,拍摄到灯火通明的画面时,杨旋“隔空”感受到了宜昌这座城市的力量。
隔离期间,他几乎每天都站在阳台上,用无人机寻找那些勇敢逆行的志愿者、忙于一线的医务人员、运送物资的公交车、快递车。
夕阳下的宜昌。杨旋摄
年2月,他将拍摄的素材剪辑成1分多钟的纪录短片《封印之城》,还专程请人配音。在《封印之城》中,杨旋这样写道:“我看到的,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力量让城市正常运转,每个人都在做对的事,让城市变好。”同年三月,杨旋又拍摄制作了《全城送福建医疗队》《宜昌空城》等多部短片,不仅收获了大量粉丝,更让杨旋坚定拍摄宜昌的决心。
“影像留下的不只是记忆,还会成为故事,成为历史。”杨旋说。
《我眼里的家乡》见证宜昌变迁
从年至今,杨旋在每年的12月底都会推出一部《我眼里的家乡》,将一年内拍摄的宜昌风光,浓缩到短短两至三分钟的视频里。
“用航拍见证城市的变迁,就像是精心绘一幅画。磨基山的点亮、江上来往的船舶、拔地而起的高楼和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当我将这些发展和变化浓缩到一部作品里时,就见证了宜昌这幅美丽画卷从起笔勾勒到铺满色彩的过程。”
暮色宜昌。杨旋摄
在制作《我眼里的家乡》过程中,杨旋对宜昌的热爱也越发浓烈。
在他眼里,城市就像一个游子的家,每记录下城市发展的片段,就多了一份对家的眷恋。
今年,杨旋有了新的梦想,想走出宜昌城区,到五峰、长阳等县市区,到田间地头、到乡野老林,甚至人迹罕至的深山河流,捕捉宜昌乡村振兴之美。
“宜昌的美不仅有灯火繁华、创新与发展,还有田园生活、自然与和谐。我想探索更多不为人知的宜昌之美,更全面更真实的记录我的家乡。”杨旋说
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