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退役军人中国退役军人
一张立功喜报
不仅是军人荣誉的象征
成长进步的见证
也承载着每个军属的期盼与慰藉
▲1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军地代表来到舞阳街道上柏村把二等功喜报送到现役军人亲属周明弟夫妇手中,前来祝贺的村民竖起拇指点赞。谢尚国摄。
新年伊始,本刊记者走进一个个立功受奖家庭,欣喜地发现,喜报不仅送进军人家庭的大门,更送进军人军属的心坎。
文
本刊记者吕高排
图
本刊记者曹舒昊
年年底,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
办法执行的第一年,各级服务体系落实情况怎么样?工作量大不大?还有什么问题和难处?受疫情影响送不到怎么办?带着一连串问题,《中国退役军人》杂志记者走进一个个立功受奖军人家庭,感受荣光,见证尊崇。
“要是在现场,我一定亲手把奖章献给母亲”
年1月13日凌晨5点,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西街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57岁的退休女教师李金凤早早起了床。她将丈夫丁振兴叫醒,开始里里外外地收拾卫生。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楼道也收拾得利利落落。
忙活了整整3个小时,俩人开始洗漱打扮,丁振兴换上新买的衣服,李金凤抹了口红,专心等待一件喜事的到来。
“来了,来了!”9点整,一直扒在窗台的丁振兴赶紧整理衣服,招呼李金凤。石景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厚义、石景山人武部政工科科长何竹清以及老山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拿着喜报、证书、慰问金、防疫用品、联系卡等,热热闹闹地赶来。
军容严整的中校何竹清自豪地对记者说:“丁亚星是武警北京总队13支队的正连职通信参谋,去年牵头单位信息化改造——智慧磐石工程,是武警部队的试点项目,因此荣立三等功。丁亚星一直表现突出,这是他第二次立功。”
走进丁振兴只有60平方米的家里,记者发现这里布置得井然有序。客厅上方,“祝贺丁亚星同志荣立三等功”的条幅高高悬挂;橱柜里,丁亚星荣获的各类荣誉证书林林总总。“这些都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布置的。为这件小事,他们已经跑了3趟。”李金凤告诉记者。
送一个三等功喜报,也需要这样较真吗?记者不解。孙厚义却不这样认为:“送喜报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却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大事,还可以激励广大现役军人建功军营、献身国防,形成热爱国防、敬重军人、优待军属的和谐社会风尚……”他告诉记者,《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下发后,区事务局立即组织学习,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吃透精神,掌握方法。“前几年也都送,只是没有这么规范,现在有了政策,更要好好落实。”
“年终岁尾,工作千头万绪,送得过来吗?”记者问。
“困难再多也要确保送达。”孙局长坚定地说,“石景山区立功家庭每年三四个,工作量不大。上门也不仅仅是送喜报,还要看看我们的优抚对象有没有困难,生活过得怎么样,将其列入服务台账。比如丁亚星所在部队就在北京,可是因为疫情,也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我们来送喜报,代替他看看父母,对他本人也是一个安慰。”说着,孙厚义将联系卡塞到丁振兴手里:“以后家里有了难处,先给我们说。”
全程参加仪式,记者发现活动隆重简朴,鲜艳的大红花和“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绶带映红了丁振兴夫妇的脸庞,他们高兴地拨通了儿子丁亚星的电话。丁亚星大大出乎意料:“什么也不说了,只有好好干,才对得起家乡人的这份热情和尊崇。”
未能前往送喜报仪式,丁亚星有点遗憾:“要是在现场,我一定亲手把奖章献给我的母亲,因为她抚养我长大太不容易了。父亲去年生病住院,她一个人咬牙照料,直到回家探亲我才知道……”
立功军人的父母是C位
1月14日上午,记者赶到北京市海淀区华清嘉园社区会议室的时候,这里已经坐满了人。听说要给邻居韩云当兵的儿子韩晓鹏举行送喜报仪式,社区群众、军休干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纷纷赶来祝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侠被挤在桌子一头,工作人员拉她到中间就座,她摆摆手:“今天韩晓鹏父母是C位,我们都当绿叶。”
党旗、鲜花、标语以及主席台背景板上威武雄壮的军人形象,共同彰显着这个仪式的不同凡响。“韩晓鹏只有26岁,却已经是战略支援部队某部的一名连长。他坚持按纲施训,以战领训,带领相对落后的连队一举拿下全军‘四铁’(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先进基层单位,部队党委为他报请了三等功。”区人武部保障科郝继方介绍完韩晓鹏的事迹,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包长青给韩晓鹏父母韩云、崔秀仙佩戴光荣绶带、献上鲜花,王侠副局长颁发立功喜报、赠送纪念品,80岁高龄的军休干部李志明送上新春对联。
聚光灯下,韩云、崔秀仙夫妇的眼睛开始湿润,一连声说:“孩子这么点成绩,各级领导这么看重,以后我们要锻炼好身体,不给孩子添麻烦,让晓鹏安心军营,再立新功。”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记者连线韩晓鹏,问他那一半军功章最想献给谁?正在湖北某大山深处带领官兵冬训的他说得斩钉截铁:“我自己不要,把两半都贡献出来,全部送给父母,他们一人一半。”接着,他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去年休假时,正赶上父亲突发脑梗,可是自己的假期已经到了,就想给领导打个电话,再续几天假。父母和姐姐坚决不允许,硬生生地将他送上高铁……
送喜报仪式结束后,王侠又来到韩晓鹏家,“一定要实地看一看,家中到底什么样”,然后匆匆向下一个立功军属家里赶。她边走边对记者说:“海淀区的军人立功人员,每年约30人左右,目前还有一半没有寄到区里。虽然不是很多,但是集中在年底,送达工作任务相对还是比较重的。《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非常明确,区里完全参照执行。不过因为疫情原因,社区群众参与度、宣传教育效果等方面会有一些影响,如果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请立功军属理解。下一步,海淀区将建立定期走访慰问机制,解决现役军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各地都在行动中
尽管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北京市送喜报的隆重形式令记者欣慰。其他省市是否重视这项工作?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创新举措?记者连线有关省市退役军人事务厅(局)负责同志,找到明确答案。
——河北省为确保每一份喜报不漏送、不错送、不重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当地人武部门建立军地联动送喜报机制,年,全省共为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达立功喜报,发放奖励金额余万元。今年,他们扩大立功受奖范围,将获得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士官)的现役军人一并纳为送喜报工作对象;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奖励金,参照《公务员奖励办法》,由县级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丰富宣传褒扬形式,成立“送奖小组”,先后十余次集中开展“喜报送上门”活动。
——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截至目前,共为2户二等功、43户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庭送上立功喜报,发放慰问金4.7万元。我们还结合当地风俗,举办形式多样的送喜报仪式。武夷山市在全村沿街敲锣打鼓报喜,与立功人员和家属亲切座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云霄县为同时入伍、同时立功的两兄弟同时送上喜报;漳浦县借助秧歌队送喜报,并录制相关视频,转送到立功军人手中……”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领导来到谭庄村谭培发家中,为亲属送上喜报。范尊利、陈广志摄
——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元旦前后,各级共收到三等功以上立功喜报份,均按时送达立功军人家中。他们对立功受奖送喜报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明确各地的配套奖励标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挂钩,避免区域间相互攀比;对入伍地、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情况,确定由入伍地发放配套奖励金,由家庭现居住地负责送喜报;对军队改文职人员和社会招聘文职人员立功的,参照现役军人发放奖励;对于涉及多个地市的送喜报事项,由省双拥办统一协调安排,确保全省各地标准一致、步调一致。
——湖北省已为全省名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在仙桃市,市人武部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二等功臣李刚的家里送喜报,村民们得知消息,自发备好礼花,点燃祝贺;在荆州市,荆州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刘辛,区政府副区长焦冉组成慰问组走访慰问刘荣家属,感谢他们为国家、为部队培养了优秀人才,希望他们继续鼓励孩子,以更优异的表现为家乡父老争光。
……
▲1月20日,杭州市富阳区组织召开一等功臣座谈会,听取对退役军人工作的意见建议。沈娜摄
短评
喜报就该“敲锣打鼓”送
文
李桂林郭爱民
敲锣打鼓送喜报,荣光不再静悄悄。前不久印发施行的《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对“喜报送给谁、喜报谁来送、喜报如何送”等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将军人荣誉的国家认可度、社会尊崇度从制度层面予以固化,赢得广大官兵和社会各界赞誉。把立功喜报热热闹闹送回家,在十里八乡传美名,让荣誉之花润心田,必将提振军心士气、标注时代脉动,激发广大青年官兵“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报国热情。
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说过,“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培养人们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设军队所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将是徒劳的”。军人为国家而战,荣誉用血汗浇铸。崇军尚武是国家、部队、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构筑的“精神长城”,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就要在全民族、全社会中夯实崇军尚武的心灵“根基”。敲锣打鼓把立功喜报送到官兵家里,不仅见证军人功绩、映照军属荣光、展示军队风采,更是对军人的激励鞭策、军属的关心厚爱、军队的有力促进,崇军尚武这朵“精神之花”必将在雄厚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民众支持之中“四季如春”。
“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莫不崇尚荣誉、渴望荣誉、珍惜荣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军人荣誉建设,从年11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颁布《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到年1月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一系列特色鲜明、实在管用的军人荣誉制度照亮历史、砥砺现实、指引征程。兵之所恃者,气也。军人职业荣誉,源自军人的职业自信,更源自社会的尊崇关爱和厚植培育。敲锣打鼓把立功喜报送到官兵家里,打通荣誉返乡的“最后一公里”,必将让官兵心中的荣誉感备增,备战打仗的底气愈加厚实。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当年,毛泽东教育人民尊崇军人、优待军人提出的这一著名论断,对今天仍然不无启示。进入新时代,随着一系列惠军拥军政策制度的相继出台,人人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崇尚军人已成社会新风尚。一张小小的立功喜报,承载着革命军人的无上荣誉,凝聚起强国兴军的磅礴力量。敲锣打鼓、热烈简朴送立喜报,亦如在古代典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热烈,老区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到部队上”的深情,当今高唱“难得举城一欢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自豪中凝聚时代尊崇,引领社会风尚。
年《中国退役军人》杂志
订阅开始啦
直接到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80-
原标题:《为立功受奖家庭送喜报,各地在行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