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漳州6月18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初夏时分,漳江口红树林一片葱绿,层层叠叠的植被摇曳多姿,枝头栖息的鸟儿“翩翩起舞”。涨潮退潮间,小螃蟹在滩涂上时不时探出头来,退潮时,跳跳鱼在泥地上一扭一跳。

漳江口红树林航拍照片(央广网发吴辉隆摄)

位于福建省漳州云霄入海口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滩涂,栖息着多种鸟类、多种水生动物和近种水生物。海风拂过,白鹭轻翔,俨然“小鸟天堂”。

漳江口红树林植物白骨壤呼吸根(央广网记者罗晓英摄)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红树植物、湿地水鸟、珍稀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年,厦门大学科研团队结合无人机、卫星等遥感监测手段,开展漳江口红树林面积长期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证实了目前漳江口红树林的总面积达到.1公顷,比年测量结果多出了5.6公顷。

漳江口红树林(央广网记者罗晓英摄)

生长在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红树林,是一种奇特的生态系统。高大茂密的海洋植物在这里组成群落,将起伏不定的潮间带化为了神秘绿洲。

苍鹭在漳江口红树林植被上栖息(央广网发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供图)

据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主任黄冠闽介绍,漳江是福建省南部主要独流入海河流之一,漳江口连着陆地和海洋,曾经这里的红树林生长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70年代,由于看中固定沙滩、保护堤岸的功能,漳江口引进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但由于互花米草繁殖能力强,在各沿海滩涂中蔓延,由此红树林生长环境遭受破坏。

漳江口红树林的落日美景(央广网发戴园笙摄)

红树林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植物,对保护海岸线和沿海生态系统起到重要作用,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它们不仅起到保护生态、防风护岸、净化环境的作用,还滋养着海螺、青蟹、鱼虾等丰富的海产品。

为了修复现有的红树林,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统筹开展潮沟、林外光滩、浅水水域等区域的修复,针对有害生物入侵,完成三叶鱼藤、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等的治理工作,提升红树林林分质量,改善红树林生态环境。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主任黄冠闽介绍有关情况(央广网发罗晓英摄)

“随着保护区环境的改善,我们连续几年在这里拍摄到了中华白海豚以及白琵鹭、罗纹鸭、鹗、西伯利亚银鸥等珍稀鸟类。去年,我们还监测到了43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是迄今为止保护区的最高纪录。而且黑脸琵鹭在保护区停留的时间也比往年长了,现在5月份也还能在保护区看到。”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黄冠闽介绍说,如今,保护区内现有天然红树林多亩,栖息着多种鸟类、多种水生动物和近种水生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央广网发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供图)

随着环境的日渐改善,效益也随之而来。依托“红树林+”生态品牌效应,近年来,漳州市云霄县成功申报“竹塔泥蚶”“东厦锯缘青蟹”“漳江口大蚝”等原产地标识,增加了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周边养殖户的收入,其中“竹塔泥蚶”成功获评全国著名商标。与保护区隔江相望的佳洲岛,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智慧农业、民宿旅游、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兴起,成为“网红打卡地”。

记者了解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与厦门大学红树林研究团队合作,在漳江口开展生物多样性、水环境质量、水文地质等的密集监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