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系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
1、东山关帝庙: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岵嵝山下,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庙宇。庙的木结构部分为明代、部分为清代和近代建筑。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问,进深六间。总长40米,宽17米,面积多平方米。
2、漳州石牌坊:位于漳州市芗城区香港路双门顶和岳口街。双门顶石牌坊有两座,其一是“尚书探花”坊,另一是“三世宰贰”坊;岳口街石牌坊亦为两座,其一是“勇壮简易”坊,另一是“闽越雄声”坊。这四座石坊均为三间、五楼、十二柱,以青白石相间建造,楼顶皆置鱼形脊饰,檐翼角起翘自然,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层。
3、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平方米。
4、漳州府文庙大成殿: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修文西路2号,始建于南宋绍兴九年(年),现存为明代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前檐六根廊柱为浮雕盘龙石柱,其他皆为花岗石圆柱。该殿屋檐起翘显著,两山山尖升起较高,正脊弯起,山花挑出山柱之外,反映了早期闽南建筑的特征,是闽南大型殿堂建筑代表作。
5、江东桥:位于漳州角美镇江东农场西则,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它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古代“福建四大石桥”。近年又被《世界之最》书籍列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
6、赵家堡—诒安堡:位于漳浦县湖西乡赵家城村和城内村,是福建沿海保存较完整的大型土堡式建筑。赵家堡又称赵家城,为赵宋皇族赵范及其族人聚居之所。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年),现存建筑为明代遗存,作内外城布局。诒安堡是康熙二十六年(年),由黄性震捐献历年积蓄傣银所建,是一座保存基本完好,具有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民间军事城堡。
7、南山宫:位于华安县良村乡的南山腰,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年),明弘治十五年(年)重修,历代皆有修缮。宫内雕刻、彩绘、壁画题材丰富,保护完整,整体建筑构造艺术精湛,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其中,宫存的辇轿与蜈蚣旗,堪称民间艺术瑰宝。
8、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位于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宗祠确切建筑年代已无考,经专家据主殿实物与结构分析、鉴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带有清式建筑的痕迹。
9、漳浦文庙大成殿:位于漳浦县绥安镇后沟巷,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重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占地平方米,坐北朝南。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结构。大成殿内存有明、清的五方碑。
10、德远堂:位于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又称“张氏家庙”,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坐北朝南,占地约6亩左右。正门有牌楼,楼牌正面书写“张氏家庙”四个大字,背面写着“派衍西来”。步入楼牌,穿过庭院后,便是主殿,这是二进的古老建筑。
11、林氏义庄:位于龙海市角美镇杨厝过井村,是林平侯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年)所建的慈善机构,坐西北朝东南,沿中轴线依次为鱼塘、埕院、三幢二进大厝和花园,环境幽雅,简洁大方。大厝均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有房屋九十九间,梁架、斗拱及神龛等木构雕刻精美,单檐悬山顶。
12、平和城隍庙:位于平和县九峰镇东门内,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年),为府级的城隍庙,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平方米,为四进建筑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此处供奉的城隍爷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王维生于公元年,字摩诘,被誉为诗佛。
13、蓝廷珍府第:位于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顶坛村,始建于康熙末年,落成于雍正五年(公元年)。采用闽南常见的院落布局,新颖之处在于院中加建了土楼。蓝廷珍(—),字荆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粤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曾摄台湾镇事,在定策治理台湾中颇有功绩,卒后赠太子少保,谥襄毅,世袭轻车都尉。
14、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许田村,汰溪下游两山夹峙,溪流弯曲成潭,北岸峭壁林立,岩壁上散布着几组古怪苍老、似字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话又过于抽象变形的文化符号,由于年代久远,深奥难懂,讹传为神仙所书,故名“仙字潭”。仙字潭摩崖石刻共有6处,自东往西长30多米。除一处汉字“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外,其他5处共36个符号,千奇百怪,其意难以索解。
15、五更寮土高炉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田村。年大炼钢铁运动中,南靖县在五更寮设铁厂,建24座土高炉。由于所炼钢铁不合格,次年被停产。之后这里的土高炉多被拆往他处,现尚遗留8座。
16、陈政墓和陈元光墓:陈政墓,位于云霄县城将军山麓。陈政,光州固始人。青年时随父陈克耕攻克临汾等郡,功拜玉钤卫翼府左郎将归德将军。唐总章二年(公元年),因泉州潮州间“蛮獠啸乱”,陈政奉旨以岭南行军总管率兵来闽平乱,屯垦云霄,置宅于火田村。仪凤二年(公元年)四月病殁,葬于将军山。其子陈元光袭其职。陈元光墓位于漳州市郊浦南镇石鼓山。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各一对。
17、天一总局旧址:位于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全称“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系流传村旅菲华侨郭有品在清光绪六年(公元年)创办的邮递机构,主要为南洋侨胞和侨属携带银款、物资、信件,传递闽南一带来往的邮政业务,办理信件等出入境手续,当时在厦门、安海等地均设有分局,一直经营到年。
18、镇海卫城址:位于龙海市隆教乡镇海村,系明代福建沿海抗倭御敌的重要卫指挥所之一,与威海卫、济南卫、天津卫并称为“明代四大古卫城”。明洪武二十年(年)江夏侯周德兴就在此地筑城,洪武二十一年(年)建卫,设卫指挥使司以抵御倭寇,兴盛时期有官兵五千多人。现在残存的古卫城城墙长约米。
19、南胜窑址:位于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主要遗存有南胜花仔楼窑、田坑窑、五寨大垅窑、华仔楼窑、洞口陂沟窑、大垅窑、二垅窑和田中央六处窑址。南胜窑址烧造的瓷器是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漳州月港在明代时期外贸的重要货物,佐证了漳州月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在明末清初,影响和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20、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位于漳州市区北环城路岱山村村北路段,在此发现了以砾石英结晶体、硬砂岩为原料打制的23件石制品,其中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和刮削器4种,属距今约8—4万年前的旧石器。在上层的红黄色砂质土中发现了小型石制品,以黑褐、黑灰、青白、灰白色燧石打制而成,年代在距今1.3—0.9万年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