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湖南这片红色土地上,一大批革命英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年,中央媒体集中推出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系列报道,列出了辛亥革命以来各个时期的位英雄烈士,其中湘籍英烈达95位(组),约占总数的1/8。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湖南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了《湖湘英烈故事丛书》。丛书以这95位(组)湘籍英烈为叙事对象,推出综合本图书1种、单行本图书95种,集中展现了湖湘英烈群体形象,是一套有思想、有温度的红色教育参考读物。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革命精神是最好的营养剂。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正当其时;让英烈精神更好地走进时代、走进群众、走进人们心里刻不容缓。“湘江周刊”特别组织此专版,旨在推介《湖湘英烈故事丛书》,期望广大读者能够深学笃行英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汲取精神动力,凝聚湖湘儿女的价值共识和精神追求,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激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责任担当,为书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不惧艰辛且为忠魂舞——《湖湘英烈故事丛书》成书过程
文丨黎红霞
选题会上的启示
年11月5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蒋祖烜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年年度选题论证会上指出:年中央媒体集中推出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系列报道,列出了位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英雄烈士,其中,湘籍英烈近位,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他强调通过讴歌英雄,弘扬英烈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这也是我们出版湘军的责任和使命。
选题会后,湖南人民出版社迅速组织力量研究论证,很快确定了基本思路:以《湖湘英烈故事丛书》为丛书名,一人一传,近百位(组)英烈单独成册,以每册5万字左右的内容安排,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供一套有思想、有温度的学习参考读物。
调查研究有收获
基本思路和方向确定后,丛书如何迅速落地,编辑们感到难度很大。比如,近百种图书的书名如何设计?作者从哪里找?内容如何优化?用什么形式制作等。社里要求编辑们从调查研究中寻找答案,大家采取了多种形式迅速开展调查研究:一是查找资料,摸清英烈的籍贯、生卒年、事迹亮点以及同类书的出版情况、同类书作者的情况,初定书名和作者。二是请教专家,进一步了解英烈事迹,确定丛书的基本写作要求,并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书名和作者人选。三是联系作者,通过电话、邮件、走访等各种方式同省内外党史及相关科研院所、作协、文联等单位及革命前辈的后人中具有相关史料研究基础和写作水平与经验的人员取得联系。大家对出版这套丛书都热情支持,还帮忙出了许多主意。12月中旬,基本确定了每一分册的推进实施工作方案。
苦干实干抓落实
丛书原计划在年4月初即清明节前推出第一辑。但丛书分册近百种,几十个单位的近百位作者参与,要求内容深浅基本一致、图书体例基本一致、写作风格基本一致,而且几乎是同一时间要求交稿,组织工作极为繁重。为此,社里组织专门的工作团队,在每一分册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编辑们据此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先根据组稿要求,跟作者联系提交内容方案,包括写作思路、内容提纲及样章,再考虑是否合作推进项目。作者正式交稿后,社里组织编辑、校对、制作团队加班加点编审校排,书稿经编辑达到出版要求后,再送省委党史研究院由专家审读把关。专家审读后,编辑与作者根据审读意见,再次对书稿进行修改完善。书稿定稿后,社里再次组织编辑交叉审稿,精益求精。
精品生产巧推进
由于时间仓促,部分书稿推进缓慢。蒋祖烜同志作为丛书主编,在出版关键环节亲自指导、设计、推动,多次组织专家会诊会议,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升质量形成指导意见。
与此同时,从丛书立项起,大家就有一个共识,即丛书要制作得完美,不仅在内容上要精心撰写,在形式上也要有所创新。为此,社里多次召开协调会,艺术总监从一开始就参与整个编辑过程。其间,设计方案数易其稿。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炼,年7月底,丛书第一辑正式出版,并在西安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了“守初心担使命《湖湘英烈故事丛书》推介会”。其后,丛书综合本、第二辑、第三辑相继出版,更多英烈们的感人故事抵达读者心中,一座座巍峨的精神丰碑,一道道崇高的生命轨迹,涵养着向善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更多的湖湘儿女在新时代接续奋斗。
作者感言
在追寻中升华——《军之良才·朱良才》创作谈
文丨朱新春
从小,我就深深地爱着我那慈祥、亲切,甚至平凡、普通的父亲。可当我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劳揭开了蒙在他身上的历史面纱后,才知道,原来他是那么不平凡,那么具有传奇性和崇高感。
我父亲年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面对严刑拷打、威逼和利诱,他毫不为所动。他被营救出狱后,面对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和许多意志不坚的人纷纷退党,却主动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在年参加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后,和谭政一起被选调任刚成立的红4军军部文牍参谋,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秘书。毛泽东词《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黄洋界保卫战,是时任红31团1连党代表的父亲指挥打的;毛泽东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十万工农下吉安”中的吉安,是时任红团团政委的父亲率“敢死队”突破的;毛泽东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是身为红9师政委的他率战士活捉的。长征途中,作为全军总后卫红34师党委书记、代政委的他,在湘江战役水车战斗中,腹部旧伤复发,被连夜送到军团部,过了湘江,医院养伤的他被任命为军委医院政委兼干部休养连党支部书记。
西路军失败后,面对凶狠残暴的马匪骑兵,面对冰天雪地的祁连山、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早已是“军级干部”的父亲化装成乞丐,孤身一人,沿路乞讨36天,行程0多公里,终于回到党的怀抱。毛泽东听了他汇报后,连声称赞他是:“军之良才!”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他协助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其间,最早开展纪念、学习白求恩的活动,是他组织实施的;至今仍深受全国人民敬仰、歌颂和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回民支队、雁翎队、敌后武工队、柯棣华、邓仕均、地道战、地雷战等,是他组织人员调查、采写、总结、宣传、推广的。这些典型,不仅已成为我们那个时代英雄模范的代表,也被永远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
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北京军区第一任政委的他,响应毛泽东“年大体弱的老同志主动让位给年富力强的同志”的号召,主动因病请辞,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主动让位的开国将军。毛泽东夸奖他“觉悟高”,邓小平表扬他“顾全大局。”
可是,父亲的这些光荣史——就连他的亲生儿子我,都知之不多、知之不详。
父亲是“文人”出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自学不辍,现在不少人都还记得的《朱德的扁担》,就是他亲笔写的。他写下的歌颂革命领袖、宣传革命传统的文章,不少曾被收录在我国小学、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影响了数代人。可他却从来不宣传、宣讲自己,没为宣传自己写下过一个字,更不借宣传领袖的机会抬高自己。位高权重而谦虚谨慎,经历不凡而低调稳重,这就是我父亲一生做人、为官之道。
他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为我揭开他的革命人生留下了“难题”,可一旦解开这个难题,打通了时空阻隔,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父亲,也就豁然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一次革命前辈故事的创作,就是一次追寻——追寻革命前辈的人生坐标;一次追寻革命前辈的人生坐标,就是一次洗礼——洗涤自己的灵魂;一次革命的洗礼,就是一次升华——升华自己的三观。
编辑手记
一个世纪前的青春绝唱——《伉俪遗书感天地·陈觉与赵云霄》编辑感言
文丨杨纯
有这样一对伉俪,他们牺牲前留下两封感人至深的遗书,为世人传颂。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另一封是妻子写给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女儿的遗书。这两封伉俪遗书现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一个世纪前那个时代“零零后”的青春绝唱。这对革命伉俪,是陈觉和赵云霄。
陈觉,原名陈炳祥,湖南醴陵人,年出生于当地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从小受父母影响,陈觉心里种下了善良和正义的种子。年,陈觉考入醴陵县立中学。在进步教师影响下,他接受新思想,改名为陈觉,表明自己是一个觉醒的新青年。在学校,陈觉与同学左权、宋时轮等创办《前进》周刊,担任主编。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赵云霄,原名赵凤培,年出生于河北阜平县一个官宦家庭。虽然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父母并没有因她是女孩就不让她读书。相反,赵凤培从阜平女校、磁县女校到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求学,开明的父母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在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期间,赵凤培带头声援五卅运动,要求进步,并将自己名字改为赵云霄,意为革命意志冲云霄。年,赵云霄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陈觉、赵云霄由相识到相爱,结为夫妻。年9月,两人一起回国,见到了瞿秋白、李维汉等中央领导同志,之后被派往湖南醴陵从事地下斗争。年春,作为省委特派员,陈觉参与指挥中共湘东特委和醴陵县委组织的醴陵“年关暴动”。后由于当地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陈觉夫妇被迫回到湖南省委机关工作。之后,陈觉被派往常德组织湘西特委,已有身孕的赵云霄则留在省委机关。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陈觉、赵云霄在常德、长沙分别被捕。面对反动当局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夫妇俩宁死不屈。多次审讯未果,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罪名,判处两人死刑。
就义之前,陈觉在给爱妻的诀别信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牺牲,时年不满22岁。
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取名启明,意为在黑暗中盼望破晓。小启明还只有一个多月,赵云霄就必须跟女儿永别。她在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年3月26日,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口奶,赵云霄毅然走上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陈觉牺牲前,党组织曾经设法营救,但终未果。陈觉的父亲变卖家产、打通关系期望救出儿子儿媳。被托之人要求陈觉和赵云霄登报申明脱党。陈觉和赵云霄不约而同地拒绝,坚决地表示“绝不脱党”。
为了完整地再现家乡这对革命伉俪短暂而壮丽的人生,作者辗转联系到陈觉的继子陈树勋。七十多岁的陈树勋给作者介绍了陈觉鲜为人知的许多旧事,并把自己收集整理的珍贵资料借给作者做参考。同时,作者从老人那里得知赵云霄侄女赵宗宴的联系方式,通过沟通,向她求证了很多关于赵云霄的成长细节。赵云霄的亲人们对本书的出版十分重视。他们还根据回忆,重新绘制了赵云霄的画像。
作者感言
她从未远去——《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创作谈
文丨王杏芬
长沙县板仓乡,是世人皆知的毛泽东同志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故乡。沿烈士故居东行5.8公里,有一处平房。在两侧楼房建筑的夹击中,它安静、简朴,如同身后常年葱郁的飘峰山,守着自己的本色,默默地,不争芳华。
这是一个我以前从来不知的所在,但自年夏天始,我无数次走近它。在整洁的室内,摸着被岁月侵蚀的房柱,我仿佛能看到一位青春少女在光阴深处依然明媚的脸庞;贴着斑驳的墙壁,我似乎能听到屋外传来的那铿锵有力的跫跫足音……
其实,注定永恒的,必定不会远去。
上个世纪初,从这里走出去的女孩,成为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党员,她的名字叫缪伯英,但知道者却寥寥无几。
这个闪光的名字,一直被时光所尘封。
在长沙市芙蓉区一座临街高楼里,我见到了缪纯组及他保存下来的诸多缪伯英遗物。
缪纯组已80高龄,是缪伯英的亲侄儿。
我帮着老人取下珍藏在柜子顶上的一口旧皮箱,这是他的祖父送给女儿缪伯英的。缪伯英提上这口皮箱,从湖南到北京,又从北京到武汉、南京和上海,辗转各地求学和从事革命工作。
他打开皮箱,两件大衣映入我的眼帘。同样的青色,同样的翻毛领,惟一的区别是一长一短,款式放到几十年过后的今天也不失时尚。
“这是我姑姑和姑父何孟雄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穿的。”缪先生说。
因为一直锁在箱底,大衣有股淡淡霉味。我说我帮您放到阳台上晒晒吧,老先生点头表示同意。
我弯下腰,把两件大衣抱到怀里的瞬间,眼泪突然不由自主掉下来。怀里的温度,让我几乎看到了这一对风华正茂的年轻夫妻,穿着这两套华贵的情侣款大衣,并以此作掩护,在十里洋场冒着生命危险,开展着共产党人的地下革命斗争。
“我拜托你,小王,一定要把我姑姑的事迹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和我姑父何孟雄。姑姑在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党的事业,拉着我姑父的手说‘我既以身许党,就应为党的事业牺牲。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清瘦的老人镜片后的眼睛也泛着泪光:“因为是他们和所有共产党人的付出,才让我们拥有如今幸福的生活。那些红色记忆,不应该被忘却。”
成为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及坚定的信仰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如一株初生幼苗,随时可能遭受雷电风暴的打击摧残。在那条注定充满风险并暂时看不到前景的路上跋涉,需要过人的胆量,更需有非凡的献身精神。
采访与写作过程,也是升华我个人的过程。缪伯英和同时代的勇敢男子们一起长缨在手,为了信仰和真理,为了民主和自由,向旧世界发起猛烈冲锋……我沉浸在缪伯英的故事里,并久久地,被她那壮丽的青春之歌所感动。
她的故事,今天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其实,她从未远去!
精神不死,灵魂永生!
专家点评
复兴路上的精神坐标——品读《湖湘英烈故事丛书》
文丨胡振荣
年,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湖南人民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的《湖湘英烈故事丛书》,集中展现了95位(组)湖湘英烈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范,细细品读,深深感受到英烈留下的强大精神力量的震撼。
湖湘自古重精神。在共和国的英烈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叫“湖湘英烈”,自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他们敢于牺牲、慷慨赴死,用鲜血和生命培育了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等,构筑了中华民族一座座亮丽的精神丰碑。
这座座精神丰碑是有厚度的。湖湘大地,文脉不绝;洞庭波涌,精神永存。“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湖湘文化以其勇立世界和中国潮头的恢宏气势,在悠远的历史积淀中,迸发出激昂的“上下求索”精神,赤诚的“心忧天下”情怀,深厚的“经世致用”学风和热血的“敢打死仗”担当等。这些文化精髓,是这座座精神丰碑的深厚文化底蕴。
这座座精神丰碑是有高度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愿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湖湘英烈就是这样一群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这个群体最为鲜明的特征。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他们前赴后继、慷慨悲歌,或为理想艰难求索、艰苦奋斗,或为国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或为民族罹难刑场、血染沙场,用青春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他们是真正的中华民族脊梁。
这座座精神丰碑是有力度的。人有精神则正,国有精神则强,军有精神则威,党有精神则兴。湖湘英烈以“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无畏气概,“坚韧执著、不胜不归”的拼搏担当,引领着一代代风流人物,自强不息,砥砺前行。这座座精神丰碑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使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总之,这座座精神丰碑为中国精神谱系积淀了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忠诚是湖湘英烈精神之魂,担当是湖湘英烈精神之责,求是是湖湘英烈精神之风,图强是湖湘英烈精神之求。苦难辉煌的湖湘英烈群体,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坚守信仰的忠心、以身许国的壮志、舍己为人的抉择、民族复兴的宏愿,不仅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树立了人生价值的标杆,构成了今日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精神坐标。
红色江山是英烈拼杀出来的,民族复兴要靠我们接续奋斗。历史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我们更要以这座座精神丰碑为坐标,对照英烈寻找自己的不足,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善于用革命英烈的故事和精神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
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强军梦,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坐标。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论述是对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当今时代,仍然需要这种气概和精神;追逐梦想,更加需要这种气概和精神。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让我们高唱湖湘英烈赞歌,传承湖湘英烈精神,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一往无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