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中国建立后,在革命事业奋斗数十年的先辈们找到新的目标,又投身到祖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在父辈们的谆谆教导下,很多革命后代从小树立起远大理想,投入到新中国的各行各业,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奉献。刘源上将便是其中之一,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发扬先辈永不言弃精神,实现自身价值。
大家或许对刘源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要是提起他的父亲,你一定知道,他就是刘少奇同志。刘少奇和王光美这对夫妻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言传身教教导三个孩子生活简朴,待人谦逊。父亲刘少奇希望他能够独立自主的习惯,便把他送往寄宿式学校学习。
刘源放假回到家中也没有闲着,父亲直接带着他去基层体验生活,他的父亲也以身作则,跟着群众一起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源愈发对革命年代父辈的传奇故事感兴趣,听闻自己的父亲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便以父亲作为榜样,也想成为一名战士,保卫祖国和人民。
当他准备投身到军队中时,家中发生一场巨大的变故,这让他遭受巨大打击,开始变得萎靡和彷徨。但这个意志坚定的人没有就此倒下,在刚出狱的母亲开导下,他想起了父亲的光辉岁月,他不能辜负父亲对他的教导,更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从悲伤走出来后,他没有急于投身于军队,对他来说,积累经验更为重要。他主动前往基层,在基层中,与群众同吃同穿,为人民服务,把自己当作是人民的儿女,他的身体厚实不少,意志也磨砺的更为坚定,也培养了永不言弃的精神。刘源参军的梦想仍然在心底,只是它需要更多泥土生根发芽。
高考制度恢复后,26岁的刘源想要通过高考提升自己文化素养。但因为年龄原因,不符合当时高考报考的年龄范围,他被拒绝参加高考。刘源没有就此放弃,他专门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意愿,邮递到邓小平同志的手中,邓小平看到信里面的内容后,认为刘源陈述有道理,高考制度本身就是为选拔人才而生,不应该因为年龄就限制报考。刘源顺利考上首都师范大学,他没有辜负这四年时光,无论是思想还是能力都得到质的提升。
毕业后,他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基层,百姓们并不知道他的家世,只知道这个年轻人喜欢跟大伙一起劳动。他在河南基层工作,其中还有对父亲的缅怀之意,这里是父亲曾经革命的地方,也是自己成长起来的地方。他在基层的工作踏实认真,当地的人民非常爱戴他,得知他调任后,都不愿他离开。他先后担任农村公社副社长、一个小县的副县长、郑州市副市长,担任副市长期间,把郑州市的经济带上新的阶段,当地许久未能解决的天然气难题,在刘源的不断奔波下,很快得到解决,是人民赞扬的父母官。组织上非常认可刘源的工作能力,37岁便担任河南省的副省长。
四年后,他埋藏心中的那个梦想得以实现,他被调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成为指挥部的政委。担任政委期间,他体恤下级,十分关心广大官兵,到基层考察成了家常便饭。在部队中,他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施展,他谨记父亲教诲,常年基层考察锻炼,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成绩出色,在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源上将今年70岁,他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出谋划策。古人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刘老将军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哪怕岁数已高,只要有一颗为祖国出力的心,就是好样的。每个人都能在心中埋下一颗奋斗的种子,祖国的发展必将直冲云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