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婺源茶院朱氏,长久兴盛的朱熹家族
瓌公至文公世系
婺源县,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上饶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诏设三十郡,婺源分属两郡,东北部属鄣郡,西南部属九江郡。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年),置婺源县,治清华镇,隶歙州。天复元年(公元年),县治由清华镇迁弦高镇(今紫阳镇)。
北宋宣和三年(公元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
南宋淳熙三年(公元年),朱熹第二次自福建第二次返抵故里婺源,决定修撰婺源茶院朱氏世谱。依据熹公手订的《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和之后的《紫阳朱氏建安谱》(明万历四十八年刻本)、《海宁朱氏宗谱》(清光绪十年哲延堂本)、《考亭紫阳朱氏总谱》等谱牒记载,婺源茶院朱氏的开宗始祖为古僚公朱瓌。
朱瓌(生卒年未详),又名古僚,字舜臣,朱敬则后裔,其世系为:
敬则→(次子)光迪→(长子)守滔→(长子)涔→穆→介→(长子)禹一→师古→瓌(古僚)
唐天佑元年(公元年),公奉歙县刺史陶雅偏将之命,领兵3,镇戍婺(源)邑(包括新县、浮梁、德兴、祈门等四县)。
唐天佑三年(公元年)十月,公由歙州刺史升任宣、歙、池、平、苏、杭、饶、信八州观察使,民赖以安,遂从原居地黄墩迁居婺源,官制茶院使,世称茶院府君。卒后,谥文武,追封为忠武侯。寿83岁。配杜氏四娘,赠夫人,生子三:廷杰、廷隽、廷滔。后世世系如后图表所示。
瓌公长子廷杰,南唐时,官至拱卫将军,歙州团练使,后徙居休宁城北,为休宁朱氏开宗始祖。
瓌公次子廷隽,字文智,又字文和,公壮貌美髯,谋略过人,世称奇士后唐庄宗李勗钦称:“奇其壮貌,拜为徽州刺史兼徽藩汉总管”。后升任复州节度使,拜谏议大夫。寿83岁。妣方氏十三娘,生子二:昭元、昭亨(出继秀公为嗣)。
瓌公季子廷滔,南唐时,官补常侍承旨,退休后徙居休宁首村。生子一:允元,迁安徽宣城。
廷隽长子昭元,小名曾老,字致尧,一字致鲁。公英敏多才,开朗豁达,袭荫父职,任侍卫指挥使,历官侍中。契丹入侵中原,弃官归隐,自号投闲翁。终年46岁。妣冯氏十三娘(恭人),继金氏,生子四:惟则、惟甫、惟赞、惟节。
廷隽次子昭亨,字致道,过继秀公为嗣子。宋初拜为宣赞人,翰林院编修。配吴氏,生子一:潮,迁河南偃师。
昭元长子惟则,又名天秀,字一美,一字文准。公隐居不仕,世称长田府君。生于开宝乙亥年(公元年),卒于宝元戊寅年(公元年),时54岁。妣程氏,生子四:纶、适、景、雍。子孙除居婺源外,又有迁江西高安、庐州、安庆、常州三楚等地,另立支派。
昭元次子惟甫,小名道真,字文秀,一字全美,世称歙溪府君。历官四门博士。公素能尊德乐道,隐居自如。宋太宗时,曾以厚囊遣使征文,拜为谏议大夫。公不言就语曰:“吾朱汉唐忠臣名将皆摩于爵禄”。岂若孟子云:“无官守之责,岂不绰绰有余裕”。终时76岁配程氏二娘,生子三:迪、郢、振。
昭元季子惟赞,因镇守徽、饶二州,遂迁江西浮梁县北乡明溪,后裔不详。
昭元四子惟节公,据湖南“玉奇堂”光绪年间《朱氏四修支谱》记载,惟节公当时官任礼部员外郎,徙居金陵句容县街巷发迹,后裔形成明朝皇室前身——句容朱家巷朱氏。
惟甫长子朱迪,字顺卿,配俞氏,生子七:永言、嘉言、贵纳、嘉行、唐毅、唐英、汉英。
惟甫次子朱郢,字公楚,配汪氏,生子三:悦、恬、恪。
惟甫季子朱振,字文举,一名爱振,世称芦村府君。公器量渊宏,学识博洽,专攻儒业,当时学者之师表。曾中文通榜,隐居不仕。妣汪氏三娘,赠孺人;继汪氏九娘,生子六:中立、瑜、绚、发、望、举。
振公长子中立,字藏之,迁浙江泾县发迹。妣梁氏。生子三:文仲、辉、焕。
振公次子瑜,字仲浮,生子二:和、穆。
振公季子绚,又名贵绚,字义之,一名美夫,世称王桥府君。生于婺源思贤坊阙里华表之侧,素以道义自高,读书乐道,宋庆历年间任翰林院检讨,不赴命,因而终生不仕。娶汪氏,生子四:虬、蟾、耆、森。虬、蟾均无嗣。
振公四子发,字衍之,设帐旌德县十五都,遂迁居十五都。娶张氏,生子三:天任、天佐、丕训。又《澄江朱氏宗谱》载:发公生子二:潮、穆。潮官为御史,穆官任同知。
振公五子望,生子二:、晃。
振公满子举,字复之,生子二:瓒、天倪。后裔迁休邑。
绚公季子耆,字佚老。宋徽宗大观四年(年),任永丰尉政教,邑人爱戴,任满定居永丰。宋高宗绍兴九年(年)复迁饶州文南乡,即今永丰湾头。妣周氏,生子四子:模、栱、桓、桁。
绚公四子森公,字良材,号退林(退翁),世称承事府君。生于宋熙宁八年(年)正月初一日子时。宋宣和七年(年)十二月初一日亥时卒,寿51岁。妣程氏五娘,程氏五娘系歙县华塘程丞相之孙女,赠太孺人,生子三:松、柽、槔。
森公长子松(公元—年),字乔年,号韦斋,公有俊才,儿时语出惊人,未冠由郡学贡京师。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年)考取进士,同上舍出身。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年)铨试授迪功郎,政和县尉,同年中秋遂举家由婺源迁福建政和县,父母及弟柽、槔亦随迁。
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年),公调任尤溪县尉,任职七个月;同年八月调监泉州石井镇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年)举家迁尤溪,寓居郑氏草堂,同年九月十五日熹公在寓居诞生。
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年)公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不久因母丧,回家守制。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年)举家移居建州(今建瓯市)。服除,历官秘书省校书著作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史官校勘等职。因秦桧当权与金议和,公见之不满,以吏部郎上书力言其不可。宋高宗十年被贬,出任饶州,自请辞职,屏居建州。
宋高宗十三年(公元年)三月卒于建州环溪精舍,终年46岁,赠通议大夫,追谥献靖,明嘉靖年间从祀启圣祠。遗著有《哲宗实录》、《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
公妣祝氏,封正七品孺人,生三子三女:长子、次子皆夭,季子熹;一女名心(小名五十六娘)适长汀主簿刘子翔,另二女情况不详。
森公次子柽,字大年,中武举。官承任郎。妣吴氏,继丁氏,生子一:熏,字仲修。复迁回婺源竹村定居。生四子:暨、壁、坚、圭。后裔不详。
森公季子槔,字逢年,号玉兰。公负佚才,不肯俯仰于世。举建州贡元。着有《玉兰集》行于世。其后裔不详。
松公季子熹(公元—年),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符晦,又曰仲晦,号晦庵,晚年称晦翁,又称沧州病叟,别号紫阳,茶院府君九世孙。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年)三月,公病逝于建阳考亭之沧州精舍,享年71岁。嘉定二年(公元年)诏赐谥号“文”,累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妣刘氏,生三子五女,长子塾、次子埜、季子在。三子后来都子孙繁多,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群体,散布全国各地和海外,尤以东南各地居多。
据朱姓相关谱牒溯源,朱熹是朱敬则的第16代孙。朱敬则生于公元年,朱熹生于年,历年。从敬则到朱熹,计17代,平均29.12年/代。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为考亭朱氏开宗始祖,其后裔称考亭朱氏或紫阳朱氏。公去逝时,長子朱塾和長孙朱鎮均卒於他之先。季子朱在元配呂氏无子,呂氏卒后继室赵氏,又无子,三娶古杭方氏,生四子,是在公去世之后。故熹公逝世時有二子:朱埜、朱在,五孙:朱鉴(朱塾次子)和朱钜、朱铨、朱铎、朱铚(均为朱埜之子)。
南宋宝庆三年(公元年),朱熹子孫開始從建阳考亭迁出。其嫡長孙朱鉴在三叔朱在的輔佐下,舉家迁居建安(今建殴)主持祀事(朱松於紹兴七年,迁居建州城南环溪精舍,紹兴十三年三月病逝在环溪精舍)。二房朱埜(卒於朱熹去世後10年)子孙留居建阳考亭。
塾公世系
熹公长子塾(公元—年),字受之,紹興二十三年(公元年)七月出生於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五夫里。塾公從小受家学,21岁去婺州金华县(今浙江金华市)拜著名理学家呂祖谦為师,荫补将士郎,官任淮西运使,湖南总领(一说位出仕)。绍熙二年(公元年)正月,塾疾卒於金华,年仅39岁,赠中散大夫,归葬建阳崇政里茶坞魏墩。娶金华潘景宪之长女为妻,生子二:鎮、鉴。另生有4女。
塾公长子鎮,字子魁,約生於南宋淳熙六年(公元年)至九年(公元年)之間。淳熙六年朱塾偕潘氏夫人回崇安五夫里时未有兒子,淳熙九年,朱熹曰:“今日……得汝书知与妇、子俱安”(《朱文公文集·与长二书》),可見此时鎮已出生。明万历《紫阳朱氏建友譜》载,朱鎮早夭,无子。朱熹在庆元期间答陈才卿亦云:“熹衰病如作,加以忠难,今岁夏间复失一小孙”(《朱文公文集答陈才卿》)。这个小孙即指朱鎮。由此可見朱鎮卒于朱塾之后,朱熹之前,年龄大約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間。广西《平南朱氏宗譜》载朱鎮有子金振,其后裔繁衍于广西平南等县,这一记载的真实性尚需作进一步的核实和考证。
塾公次子鉴,字子明,号环溪,小名恩老,世称环溪府君。公生于绍熙元年(公元年)六月,其父塾卒時,方出生八个月。荫补功迪郎,历任淮西制参谋兼运判,大理寺主簿,湖广总领,广西经略安抚使,两浙转运使,奉直大夫,主管鸿禧官等职。公37岁那年(公元年),承祖父朱熹遗志,与三叔在由建阳考亭迁居建安(今建殴)城內紫霞州,故称为建安派。公卒于景定元年(公元年)八月,享年71岁,赠大中大夫。妣周氏,溫州周西麓侍郎之女;继吴氏,生子一:浚。
鉴公之子浚,字深源,号尚友,生于宋绍定六年(公元年)九月。历任崇文殿修撰总卿,吏部侍郎招讨使等职,奉命領兵守福州,宋理宗驸马。德祐二年(公元年)元兵攻陷福安,公饮药殉国,景炎二年(公元年),追封朝散大夫,葬建安登仙里小潋溪。原配薛氏,永嘉人,封恭人,无子(一说生子二:友樟、友梓)。继赵氏,宋理宗之公主,生子二:林、彬。
浚公长子友樟,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年)正月十六日,卒年不详,妣童氏,生子二:炳、彦炳。
浚公次子友梓,生卒年及子孙等未详。
浚公季子林,字公茂,号竹所,世称孟四八府君。生于宋咸淳二年(公元年)五月廿五日,官至甘肃等处儒学提举。卒于元泰定三年(年),享年61岁,葬于延平府南平县汾常里,土名八仙里。妣丁氏。继刘氏,生子五:炣、煟、烇、煃、耿。
浚公四子彬,字文质。建州(今建殴)贡元,初任两浙儒学提举,后升任延平府南平县尹,官至承务郎。宋亡后,公侨寓杭州灵鹫(今灵隱),后移居杭州城中吳山之麓,子孙繁衍於杭州(明崇禎《武林吳山朱氏宗譜序》)。妣未详,生子四:炜、焕、燿、灿。
林公长子炣,字光大,初任衢州清献书院山長,升光泽县主簿,轉延平路照磨(管理所属官僚考绩工作的官員)。炣生二子:堲、埴(一说炣公無子,由其弟煟之长子朱堂過继接续續)。
堲,生子一:熔;熔生一子:泮。
埴,官至福建漳州府长泰县尹,后遇祸避居兴化(今莆市),生子二:錝、镛。长子錝,生平及子孙情况未详。次子镛,随父移居兴化,生子四:长子以仁,迁尤溪長福;次子以德,迁漳浦罗山;季子以义,迁诏安鹤坑(今云霄县岳坑村),以义三世孙孟章迁东山宅山村,其后裔分迁广东、南京、台湾、新加坡等地;四子以懿,迁龙海,后裔散居关头村、江乌关村等地。
林公次子煟,任汀州(今長汀)武平县主簿,生子二:堂、壑。
堂生五子:銮、锾、铜、银、锡。銮生二子:长子(佚名)之子梃,字孟龄,号怡庵,生於明永乐三年(公元年)十月初三日,於明景泰六年(公元年),欽授翰林院五經博士,在建殴首建博士府,主持祀事,其嫡子孙世袭之。次子铁的后裔迁居尤溪、北京等地。锾官至藤县主簿。其余兄弟三人季子铜、四子银、五子锡情况不详。
壑,生子三:鐩、锦、鎦。据明万历《紫阳朱氏建安譜)载,壑和其子锦、孙溥、曾孙桓(壑→→溥→桓)遂次任无锡县主簿,其子孙繁衍无锡等地。
林公季子烇,生子一:坦。坦生二子:锁、钥,兄弟俩生平及子孙情况不详。
林公四子煃,因朱在曾孫采無子,过继给采為嗣。煃公任邵武府同知,遂在邵武落戶,由此邵武城关曾有过“朱半街”一说。据清乾隆《续修建安朱氏宗譜》载,其后裔从邵武迁光泽、寿宁等县。
林公五子耿,授将仕郎,元初任邵武路照磨,后迁居尤溪(朱熹出生地)主持祀事。生子五:垄、坛、堈、场、堡。
垄,生二子:镡、鍝。镡迁居建阳黃坑守朱熹墓,主持祀事,其子孙后又迁崇安主管武夷山文公祠(即武夷精舍)祀事(清嘉庆《崇安朱氏宗譜》)。鍝随兄迁居建阳黃坑。
坛,迁居闽清葛陂,為葛陂始祖。生子一:崇。据闽清《葛陂朱氏续修家譜》,其后裔迁閩侯、海外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堈,迁永泰县梅楼定居,后裔不详。
场,迁居尤溪黃沙坪,后裔不详。
堡,迁居沙县,生子二:长子继錝,入赘他家,次子继钦,迁居崇安县兴田南树郭村。
彬公长子煒,隨父侨居杭州,生子三:埙、墀、填。埙,生三子:铖、镇(一作鉦)、锳。铖和锳生平情况不明,钲迁居江西鄱阳,子孙未详。墀,生三子:廉、佥、盛。廉、佥情况不明,盛盛四子:仁卿、显卿、润卿、积卿,后裔中有部分迁居今湖北黄冈等地。填,生子一:镐。镐迁长泰东门外。
彬公季子燿,回迁建陽茶布,守朱塾墓,主持祀事。燿生三子:里、仕、至。里,官任青田县训导,后裔不详。仕,生一子:钹,生平及后裔情况不明。里吗,生子二:镜、。镜,情况不明。,迁居儒须。生子三:意一、意二、意三,后裔散居今江西、安徽等地。
彬公四子灿,生子一:逵,后裔不详。
埜公世系
熹公次子埜,字文之,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年)七月生于同安县主薄官舍。荫补迪功郎,差监湖州德清县户部赡军酒库。嘉定三年(公元年)卒于建阳考亭,赠朝奉大夫。配刘氏,生子四:钜、铨、铎、铚。
埜公长子钜,字子大,居建阳考亭,授宣教郎,官至南剑路顺昌县令,南康尹[南宋时的南康,隶江南东道(路),治江州星子(今庐山市)]。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年),元兵南侵,鉅受命与车骑将军崔锡秀一道率军北伐,在一次战役中力战不屈而殉节,朝廷褒扬其忠义,诏封光国侯,谥忠武。妣李氏,生子四:渊、洽、潜、济。
钜公长子渊,字子颜,又字景颇,授将仕郎。从建阳考亭徙居双桥,为双桥朱氏开宗始祖。生子二:荣、权。
荣,字国华,迁居海盐,生子二:长子炤,字文光,子孙未详,次子燧生三子:坦、地、圭。
权,字国重,生子一:炯。
钜公次子洽,字時中,授通泰郎,初任石洞书院山長(校长),后改白鹿洞书院山長,遂迁居江西南康军[隶江南东道(路),治江州星子(今庐山市)],卒后葬南康白鹿洞李家源。其子孙后裔亦居南康(江西鉛山《石岩朱氏宗譜》)。生子四:宽(文宽)、泰(文泰)、贵(文贵)、广(文广)。
宽(文宽),少时从父洽公助教白鹿洞书院,因军守史文卿遗书聘主洞事未果,与弟同居南康,宋季携子寻访挚友,因兵乱道梗,择地居于建邑虹家桥。生二子:玠、珀。
泰(文泰),情况不明。
贵(文贵),生子三:宗烈、宗森、宗显。宗烈生一子:英;宗森生一子:宽;宗显生二子:德、善。
广(文广),生子四:长子宗明,迁南源;次子宗亮,居庐山;季子宗政,生一子:公迁;四子宗裕,生二子:礏、克绪。
钜公季子潜(公元~年),字文默,於南宋嘉定十三年(公元年)赐文科翰林学士,授登仕郎,任乌程县令,遂家迁居杭州油局桥,妣刘氏,生三子:栋、槐、楠。宋嘉定年间,金兵仍不断南侵,干戈不息,朝廷权臣主和误國,毫无救亡图存之意。公痛心疾首,遂於嘉定十七年(公元年)袖家譜携二子一女及门人七学士越海徙居高丽国(今韩国)金罗道之锦城。为避金朝追捕,公与其子改名隐居。景定元年(公元年),公卒於韓国锦城之洛阳山下,年56岁。
据《大同谱》:潜公,韩国新安朱氏始祖,字景陶,号清溪。潜公长子栋,字必有,号汝阳,改名余庆,谥敏林;生子三:悦、忻、怩。潜公在韩国子孙繁衍,其后裔至今已有10多万人,建有新安朱氏中央宗亲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朱子后裔常来朱子故里建阳寻根问祖。
潜公次子槐,字汝实,生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年)四月,官湖州提举,迁居湖州。妣王氏,生子二:炜、炀。
潜公季子楠,随父居浔溪,为紫阳朱氏浔溪派始祖,生子二:煌、炳。炳继弟梓为嗣。
另据清乾隆《铅山石岩朱氏宗谱》:潜公有一孙:元,任永康茶课司大使,居永康南圓。元之子德辉析居金华西域。元末之乱,德辉之子道生避居酤坊(即今南溪),为南溪朱氏开宗始祖(清光绪重修《南溪朱氏宗谱》)。
钜公四子济,字孔泽,授迪功郎,任宣城知县,因当时宋元之乱,弃官归家隐居。娶刘氏,生子八:梓、植、粢、榘、楹、楷、椿、橚。长子梓,字国本,过继楠次子炳爲嗣;次子植,字国材,生子一:炫;季子粢,字国芳,生子一:烈。四子榘,字国美,生子一:爚。五子楹,字国高,生子一:熠,无嗣。六子楷,字国正,生子二:长子焐,字文礼,次子烻,军无嗣;七子椿,字国寿,号友莲,考亭书院山长(院长),生一子:勋。八子橚字国柱,号友桂,生子二子:长子燃,字文瑞,次子烨,均无嗣。
济公七子椿之子勛,奉朝廷命,於至元已卯年(公元年)回婺源守家庙,主持祀事(明·戴铣《朱子实纪》)。勛长子坤后裔迁福州。勛七世孫(即朱熹十二世孫)墅於明嘉定二年(公元年)开始诏録为婺源世翰林院五经博市,此时出現建、徽博並荫的状况。
埜公次子铨,字子衡,又字子平,与兄钜曾从学黃乾,登闻鼓院事(官名),转任从仕郎,融州司法参军,广西安抚,升任朝议大夫,后迁居江西庐陵(今吉安),为庐陵朱氏的开宗始祖。生子五:溥、湜、洵、淮、澹。
铨公长子溥,字信约,官至浙西提举。生子一:杲(一作果),字静翁,迁嵩县。杲生二子:点、垏。
铨公次子湜,官至丹徙县知县。生子一:楙。楙子孙未详。
铨公季子洵,字德齐,又字信美,《徽谱》载:官任奉直大夫,柳州知府。生二子:霖、枋。洵公长子霖,字伯雨,生子一:炳,字文焕,迁浙江衢州龙游。炳生进容,进容移居浦城忠信,再迁江西玉山县月桥(清康熙浦城《平川朱氏宗谱》)。洵公次子枋,字伯通,迁江苏无锡梅里,建宋村,生子二,炌,炅,其后裔迁广东(清同治《新安朱氏宗谱》)。
铨公四子淮,授承务郎。元初任泉州府推官。生子一:杞。杞子孙未详。
铨公五子澹,生子二:长子相,字廷辅,仕将士郎,生子一:煜。煜生址,址无传。次子梼,字伯文,。官至江苏宜兴县令,迁居宜兴,是为宜兴朱氏始祖。
埜公季子铎,字子林,又字子声,任从仕郎,官至江陵(一说江宁)县尉,生子三:澂、澄、沂(一说未任官,居考亭,生子五:澂、漸、澄、沂、濬)。
铎公长子溦(濬),字溯道,号公载,官任朝奉郎,由建阳考亭迁居浙江定海(今镇海)城西白营。生子二:长子果,字伯实,生一子:煦,煦生城;次子梧,字宝之,生子二:长子启迪,迁浙江虹桥,次子启明,留居白营。近代,溦(濬)后裔有埠分迁北京、黑龙江等地定居。
铎公次子澄(渐),字深道,又字国郎,号翔扶,初任庐陵教谕(文天祥是其学生)。后任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府尹,转任广东提举盐务转运使司,不数月卒于任。妣何氏,生子二:
长子植,字崇德,号原智,原福建建宁府建安县县邑庠生,随父迁广东,落籍番禺县鹿步司黄陂堡十一图(横沙乡)。妣文氏,文天祥之妹,生子四:炽、帽、灿、煇。
次子标,字崇礼,弱冠好骑射,走马于东坝桥坠马而卒,葬于蒲岗。以植公第四子煇继嗣。
铎公三子沂,字泳道,赋性开放,矢志任道,南宋末著名诗人、抗元民族英雄谢枋得(别名谢文节)称其论古今人物高下,国家兴废极有見地,具有強烈的民族气节,曾任东亭书院、考亭书院山长(今校长)(《新安朱氏世谱总编·考亭实记》)。妣余氏,生子二:长子朴,字敬承,迁建昌,生子二:均玉、均碧;次子棠,字继先,官任建宁路仓监纳,福建儒学提举,家居考亭,妣谢氏,生子二:长子炯,后裔居考亭,后有裔孙分迁台湾等地定居,次子烜,迁居河南嵩县。
埜公四子铚,字子成,其故居为书院(考亭)庵巷。南宋末任汉阳县尉,因世乱而侨居他乡,先侨居上杭下金村,后徙太坪浮山,后又徙田心乌石村定居,卒后子孙将其葬于平和县板桥社后山,土名桐仔头。妣杨氏,生子三:涛,濂,溢。
铚公长子涛。未仕,生子一:癸七,迁居永安县陶溪,生子三:庆五、庆七、庆九。庆五迁居清流县,庆七、庆九后裔均居陶溪。
铚公次子濂,未仕,妣刘氏,生子三:长子开第,生子四:长子文煜,移潮州;次子文焕,移居三饶(今饶平县)、程乡县(今梅县)龙芽、高蔬;三子文荣,移居南靖奎洋;四子文荥,居平和。濂公次子棐,生于宋宝祐五年(公元年),居上杭。生子一:炳。濂公季子檖,生子三:长子七十郎;次子源海,七十一郎;季子源仲,七十二郎。
铚公季子溢,未仕,迁居鄱阳县马唐。
据平和《紫阳朱氏九和谱》云:铚公曾孙彥炳,任宁化县令,后裔居宁化,后析出分迁上杭、平和、云霄等县,再迁徙广东梅县(今梅州)等地。清乾隆十三年(公元年),又从梅县苏田村分迁广西岑溪县吉太乡(岑溪吉太《朱氏族谱》)。
又,铚公九世孙友通长子景鉴迁居江西安远县石田下庄;次子景光和季子景华迁居广西博白。
在公世系
熹公季子在(公元—年),小名泰郎,字敬之,一字叔敬。宋乾道五年(年)正月初一日,生於崇安五夫。从小受家学,曾师从吕祖谦,并娶吕氏为妻。初以恩荫补承务郎,历任泉州石井监税,司农薄、大理正、知南康、衡州、湖州、信州,浙西茶盐公事,直焕章阁枢密副都承旨,两浙转运副使,司农少卿、工部侍郎等职,封建阳开国男,后晋爵建安郡开国侯,食邑1,户,在熹公的3个儿子中,任官职时间最长、爵位最高、最为显赫。
宋宝庆三年(年),公為辅佐兄长之子鉴奉祀事,举家从考亭迁居建安(今建瓯市)紫霞洲。宋嘉熙三年(公元年)九月初二日卒于建安,享年71岁,葬于建宁府(今建瓯市)城东光禄坊永安寺后(附圹志)。赠银青光禄大夫,受赐紫金鱼袋。
公元配吕氏,生一女,适郑宗亮;继赵氏,生一女,适黄庆臣。吕、赵两氏均先于公早逝,各被封硕人。续方氏,生子四:铉、钦、铸、铅;女二:鍠、镃,均早夭。
在公长子铉,字子玉,宋末以通直郎任两浙转运使判官,遂举家迁居杭州城贡院桥北。故明万历《紫阳朱氏建安譜》云:“在公间或派分於樵川(邵武)、武林(杭州)。”生子四:湸、濂、泾、源、涟。
铉公长子湸,字深渊,官任提督。随父铉居杭州,后移居嘉兴盐官湖塘里(今盐官镇)。生子二:柟、桂。
柟,字公材,自盐官湖塘里徙居凤岗镇,生一子:焜。
桂,字公芳(公元—年),居盐官湖塘里,妣邹氏,生子三:炷、熙、炖。
据清同治《澋濬堂朱氏宗谱》:湸公后裔后移居江西,其九世孙希悦和澋公九世孙德义一起又从江西迁安徽怀宁县治塘居住,是为在公在安徽的后裔,称景濬堂朱氏。
铉公次子泾,字源清,随父还居建阳,官至建康路上元县丞,荫补登仕郎。娶李氏,生二子:楫、欕。
楫,字济川,官任杭州路推官,遂徙居杭州。妣林氏,生子三:照(迁衢州)、烛、爟。照,任衢州路統領,舉家居衢州南乡园林,为衢州园林朱氏的开宗始祖(民国《衢县志·往族志》)。烛,字惟亮,烛生一子:善。爟,字惟明,迁浙江杭州,妣李氏,生二子:长子坤,次子垚。《中华姓氏通书·朱姓》载:爟,字惟明,徙居盐官二十七都湖塘里,随祖叔湸而居。
欕,生子一:羔,字惟温。羔生垺,垺迁居嘉兴集贤里。
铉公三子源,字伯清,随父还居建阳,生子二:榰、稽。
榰,字馨翁,官任瓯宁县教谕,生子二:焘、煇。长子焘,妣谢氏,生子三:长子埛,字所之,任兴化县府学学正;次子墩;三子埏,字止之。次子煇,字惟粹。煇生一子:圩。
铉公四子濂(涟),字深溪,宋嘉定十六年(公元年)生,祥兴二年(公元年)卒,年57岁,配张氏,生子二:栝、枯。
栝,生二子:日兴、日增。
枯,《澄江谱》载:字公实,号遇春,妣胡氏,继储氏,生子三:日升、日明、日新。
在公次子钦(一作钰)字子容(一作子安),嗣子泽。泽生采,采无子,以浚公之孙煃為嗣。
煃,字光行,神童,授考亭书院山长(院长)。历任朝奉大夫,邵武府同知,遂迁居邵武。妣张氏,继徐氏,续虞氏,生子二子:钝、钰。
煃长孙坪后裔迁居光澤黃茅;次孙培从邵武迁居寿宁县张广地(清乾隆许修《建安朱氏宗谱》)。
在公三子铸,字子颜,生于宋嘉定二年(年)二月,以朝清郎任湖南转运使。卒于咸淳四年(年)二月,享年60岁(一作卒於至元十四年,即公元年)。妣嘉禾刘氏,继古村董氏,生子四:灏(浩)、沆(一作沅)、溱、潚。
铸公长子灏(浩),生子二:桂、梯。桂生三子:长子炷,字进城,炷生一子:堂;次子熙,字进德,熙生二子:垕、圭;季子炖,字进文,炖生二子:墅、坦。
铸公次子沆(沅)(公元—年),字端疑,《婺本》载字巨端,官至邵武府建宁县主簿,后子孙留居邵武。妣崇安周氏,继薛氏恭人,续赵氏安人,生三子:桦、槭、梣。
桦,字仁甫,官任雷州路遂溪涠州巡检,升任漳州教谕,生子一:炘,字光明,官至福建都事。炘生二子:堨、坻。
槭,生子二:长子,佚名,字文亮,生子一,佚名;次子炽(煜),后人不详。
梣,生子二子:长子爃,爃生二子:壔、场,无传;次子灿,灿生一子:墰,无传。
铸公季子溱,字巨晋,生子一:榕。榕之子光,授将士郎,任平凉县主簿。光生三子:岸、增、圭。增生二子:金、钊。
铸公四子潚公,生三子:杞、椅、乘。杞生一子:灶。
椅生一子:烓,字文魁。烓生三子:垦、堪、坡。
乘,字时可,乘生二子:长子,佚名,字文奎,邑庠生。文奎生二子:堹、埕;次子,焯。焯生二子:堆、坊。
在公四子铅,字子容,生三子:泽、澋、清。
铅公长子泽,字叔诜,过继钦公为嗣,官至南雄法司,嗣子:采。
铅公次子澋,字季明,任江西饶州佥判(今波阳县),元兵攻陷福安,兄浚公殉国,遂家迁鄱阳。生子一:莱。萊迁居安徽黟縣屏山(即桃源),為屏山朱氏始祖,妣韩氏,生子二:庆、龙。长子庆,字余善,配查氏,生子二:寿、佛。次子龙,回居长田祖家,配汪氏,生子一:祯,迁居淮西(清同治《新安朱氏宗谱》)。
铅公三子清,字夷圣,官至海道漕运使,妣王氏,生子一:?(纲)。
?,字尔提,著书不仕,自考亭徙金陵之龙潭,妣王氏,生一子:燊(森),讳仕万,字廷桂,号秋崖。公盛德广施,称十万,娶蒋氏,生子三:均和、均茂、均玉。均和,字顺,娶吴氏,移居江苏余茅庄。均茂、均玉迁居广东潮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14.html